“本乎天谓之命,在乎人谓之性,非圣人则命不行,非教化则性不成。”是哪一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张()
觏
举一反三
- “本乎天谓之命,在乎人谓之性,非圣人则命不行,非教化则性不成。”是哪一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张( ) A: 国藩 B: 熹 C: 觏 D: 颐
- “本乎天谓之命,在乎人谓之性,非圣人则命不行,非教化则性不成。”是哪一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主张() A: 曾国藩 B: 朱熹 C: 李觏 D: 程颐
- 翻译: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
- 严复认为“无人格谓之非人,无国性谓之非中国人”。()
- 董仲舒在《对策三》中说“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度制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B: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D: 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
内容
- 0
()提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 1
荀子《正名篇》中的“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讨论的是语言符号的______。 A: 不变性 B: 任意性 C: 系统性 D: 线条性
- 2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出自哪位文学家?()
- 3
自诚明,谓之性; (),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 4
()提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A: 道德经 B: 论语 C: 大学 D: 正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