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荀子说:“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任重而不敢专。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富则施广,贫则用节。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可杀而不可使之为奸也。”对上面三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B: 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人的地位境遇有变化,人的道德操守不能变”。
C: 孔子和荀子的观点一致,强调的是人无论贫富贵在懂道理;孟子强调的是人要守信。
D: 孔子强调的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好学,讲道德;孟子和荀子都是强调的是如何做有骨气的人。
A: 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B: 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人的地位境遇有变化,人的道德操守不能变”。
C: 孔子和荀子的观点一致,强调的是人无论贫富贵在懂道理;孟子强调的是人要守信。
D: 孔子强调的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好学,讲道德;孟子和荀子都是强调的是如何做有骨气的人。
B
举一反三
- 孔子说:“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荀子说:“贵而不为夸,信而不处谦,任重而不敢专。财利至则善而不及也,必将尽辞让之义然后受;福事至则和而理,祸事至则静而理。富则施广,贫则用节。可贵可贱也,可富可贫也,可杀而不可使为奸也。” 对上面三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______。 A: 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 B: 上面三段话都强调了“人的地位境遇有变化,人的道德操守不能变” C: 孔子和荀子的观点一致,强调的是人无论贫富贵在懂道理;孟子强调的是人要守信 D: 孔子强调的是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好学,讲道德;孟子和荀子的话都是强调如何做有骨气的人
-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中“见”的意思同“现”。 A: A B: B
-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微子篇》24、(1)孔子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与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处世态度是否矛盾?请简述。(2分)(2)根据上述语段简析孔子的“贫”“富”观。(2分)
-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强调的是
- 下列文言短文,画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A、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B、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C、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D、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内容
- 0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出自《孟子》。( )
- 1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1)(2)题。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1),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②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2)孔子有怎样的富贵观?
- 2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下面各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孔子向弟子们传授为官之道,也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 B: 孔子认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 C: 孔子“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想法很值得今人学习 D: 孔子提出的“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
- 3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强调的是() A: 太平盛世就要努力致富 B: 太平盛世,还处于贫贱状态的话,是不值得炫耀的 C: 贫贱是一种耻辱 D: 富贵是一种耻辱 E: 国难当头,不能发家致富
- 4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 下 有 道 则 见 无 道 则 隐 邦 有 道 贫 且 贱 焉 耻 也 邦 无 道 富 且 贵 焉 耻 也。”(取材于《论语·泰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