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二十四孝》中“埋儿奉母”的故事家喻户晓。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今天我们再读这一传统故事,应认识到( )
举一反三
- “埋儿奉母”故事中郭巨挖坑时取出的一坛黄金上书写着()。 A: 此地无银三百两 B: 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C: 此地有金三百两 D: 孝感动天,特赐巨金。
- 《郭巨埋儿》是我国《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故事
- 鲁迅曾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卧冰求鲤、郭巨埋儿等关于“孝”的故事。()
- 《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二十四孝图》:东汉人郭巨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下一个男孩,郭巨担心抚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你对上述两条材料有何理解和评论?
- 百善孝为先,晋代的郭巨为节省粮食供养母亲而埋掉儿子,即24孝故事之“埋儿奉母”。对他的这一行为评价合理的是() A: 郭巨为我们树立了敬老的道德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B: 应该批判继承,汲取其“孝”的精华思想 C: 郭巨的行为已经与我们今天的社会格格不入了 D: 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