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6题。 楚子①围宋,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晋侯②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③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④有信臣,下臣获考死⑤,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春秋左传?宣公十五年》) 注:①楚子:指楚庄王。②晋侯:指晋景公。③不谷:楚王自称。④寡君:对本国君主的谦称。⑤考死:义为完成使命而死。11.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举一反三
-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第16至20题。楚归晋知罃 晋人归楚公子于楚,以求知罃。楚人许之。楚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怒?”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榖。”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注】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于记功,俘馘,俘虏。 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句是()。 A: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B: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C: 二国有好,臣所不及,其谁敢德? D: 子归,何以报我?
-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第16至20题。楚归晋知罃 晋人归楚公子于楚,以求知罃。楚人许之。楚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怒?”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榖。”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注】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于记功,俘馘,俘虏。 下列句中加点的“其”为语气副词,表揣测意味的一句是()。 A: 臣不才,不胜其任。 B: 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C: 子其怨我乎? D: 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
- ①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濒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①之,其为君亦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 (二)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第16至20题。楚归晋知罃晋人归楚公子于楚,以求知罃。楚人许之。楚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怒?”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榖。”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注】馘(guó),古代战时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用于记功,俘馘,俘虏。 下列说法符合短文内容的一项是 A: 知罃认为若托晋君的福气回到晋国,虽遭受杀戮,也可不朽 B: 因为知罃没有才能,所以晋君认为他不能胜任其职 C: 知罃觉得他和楚王之间没有恩德,也没有怨恨 D: 知罃说,在保卫边疆时,如遇到楚王,不会对他有二心
- 翻译: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