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7
    (2015诸暨中学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题目。1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论语·阳货》)2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论语·阳货》)3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曰:“君子所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对曰:“以其不息,且遍与诸生而不为也,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循其理,似义;浩浩乎无屈尽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溪而不惧,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绰约微达,此似察;发源必东,此似志;以出以入,万物就以化洁,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见必观焉。”(《孔子家语》)
  • 孔子(儒家)的“中庸”思想的确是一种以持中、稳健、包容、调和等为基本要素的温和主义,但不是缺乏原则、是非不分的折中主义,这就是孔子对“乡原”深恶痛疾的根本原因。孔子说的“四恶”,体现了他的道德性、原则性、礼节性和变通性,既符合他“仁德”的思想,也没有背离“中庸之道”。因为“仁德”是做人的底线,必须牢牢坚守,倡导和实践“中庸思想”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升人的“仁”和“德”。1孔子认为“水”具有很多类似于人所需要的美德,如谦逊、仁义、勇敢、公平等,所以君子喜欢它,希望从中汲取营养,完善自己。2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像“水”一样,具有多方面的优秀品德和行为。3真正的君子坚持正道,百折不挠,能屈能伸,刚柔相济。4君子不但需要提高自我,还应当倡导和推行“仁义”,像“水”那样去“善化”万物。答案解析:先要结合原文确切理解“乡原”“四恶”的含义,再将其与孔子的“中庸”思想进行对比,比较后发现其是否有悖“中庸”思想。注意题目问的是“哪些”道理,千万不可只写一点,而要全面了解,多角度思考。[参考译文]1孔子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2子贡问道:“君子也有所憎恶吗?”孔子说:“有憎恶。憎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憎恶身居下位却毁谤长上的人,憎恶勇敢却没有礼义的人,憎恶果敢却固执不通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所憎恶吗?”子贡回答说:“憎恶把剽窃别人的见解当作聪明的人,憎恶把不知谦退当作勇敢的人,憎恶把揭发别人当作直率的人。”3孔子观赏着向东流去的水。子贡见了向夫子问道:“君子一见到大水便要前去观赏,这是为何呢?”孔子回答说:“因为它川流不息而且周遍,使生命生生不息却不以为自己有什么恩德,像是有很高的德行;不管它流向低处还是流向曲折,姿势低下,但一定按自己的水道去走,这就像是义;水势盛大,永没有穷竭,又像是道;它奔流直泻,到很深的溪谷也毫无惧色,这如同是勇;它能作为衡量地平面的标准,公平公正,又像是法;水盛满后,不需用什么去刮平,自然平正、端正,这像是正;它柔美而略呈透明,可流入到细微的地方,这又有些像明察;不论从哪里发源,它一定是向东流去,不变其志,这又如它的志向操守;它流出流入,一切东西因此变得洁净,像是它善于教化和感化。水的德行有这么好,所以君子见到水一定要前去观赏啊!”

    内容

    • 0

      中国大学MOOC:"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论语·阳货》)其中包括";

    • 1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行)贤而(去)自贤(之)(行

    • 2

      《庄子·山木》记载: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这则寓言的两项蕴意是:

    • 3

      《庄子·山木》记载: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这则寓言的两项蕴意是:

    • 4

      中国大学MOOC: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qī,容易倾斜倒下)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放在座位右边以示警戒的器物)。”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谓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问持满有道乎?”孔子曰:“聪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荀子·宥坐》)题1:“宥坐之器”类似于后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