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验而来;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识事物本质得来。他说:“第一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知识必然是真知识”,“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斯宾诺莎《伦理学》材料2: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本来如同一张纸,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他说“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比较、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实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请回答:(1)材料1、材料2中的观点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倾向?(2)材料1、材料2观点的缺陷在哪里?
举一反三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br][/br]材料1:“知识有三种:感性知识、理性知识和直觉知识。感性认识是由“传闻”或由“泛泛的经验”,即由自己的感官,想象而得来的知识。这种知识只有偶然性而无必然性,容易造成错误,因而是不可靠的。理性知识和直觉知识是具有必然性和可靠性的知识。[br][/br]材料2:“人的认识本身如一张‘白纸’,在它上面没有一场标记,没有一场观念”。“心灵后来出现了知识和观念,都是‘从经验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经验上的,而且最后是来源于经验的”。[br][/br]请回答:[br][/br](1)材料1、材料2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倾向?[br][/br](2)材料1、材料2的缺陷在哪里
- 洛克认为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来源于: A: 经验 B: 天赋观念 C: 中世纪经院哲学 D: 柏拉图哲学
- 下面是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的有关材料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 英国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经验 经验—印象—观念—知识。
- 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在经验里扎着根基,知识归根结蒂由经验而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