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某出口公司曾向西欧某外商出售一批农产品。成交前,该公司给外商寄送过样品。签约时,在合同品质条款中规定了商品的具体规格。签约后,卖方经办人员又主动电告买方,确认“成交商品与样品相似”。货物装运前,中国商检机构进行了检验并签发了品质规格证书。但该批货物运到目的地后,买方认为,所交货物品质比样品低,要求减价。卖方则认为,合同并未规定凭样成交,而且所交货物,经检验符合约定的规格,故不同意减价。于是买方便请当地检验机构检验,出具了交货品质比样品低7%的证明,并据此提出了索赔要求,卖方拒赔。由于合同中未规定仲裁条款,发生争议后,双方又达不成仲裁协议,买方遂请中国仲裁机构协助解决此案争议。鉴于签约前卖方给买方寄送过样品,签约后,卖方又主动确认“交货与样品相似”,且存样已经遗失,故在仲裁机构的协助下,以由卖方赔付买方品质差价的办法了解此案。通过该案例,我们应该吸取怎么的教训?
举一反三
- 我国出口商A公司与德国一家公司签定出口一批农产品的合同。其中品质规格为:水分最高15%,杂质不超过3%,交货品质以中国商检局品质检验为最后依据。但在成交前A公司曾向对方寄送过样品,合同签定后又电告对方,确认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货物装运前由中国商检局品质检验签发品质规格合格证书。货物运抵德国后,该外国公司提出:虽然有检验证书,但货物品质比样品差,卖方有责任交付与样品一致的货物,因此要求每吨减价6英磅。A公司以合同中并未规定凭样交货为由不同意减价。于是,德国公司请该国某检验公司检验,出具了所交货物平均品质比样品差7%的检验证明,并据此提出索赔要求。A公司不服,提出该产品系农产品,不可能做到与样品完全相符,但不至于低7%。由于A公司留存的样品遗失,无法证明,最终只好赔付一笔品质差价。 请问:此案例中,A公司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 我国某出口公司向英国出口一批大豆,合同规定:“水份最高为14%,杂质不超过2.5%。”在成交前,该出口公司曾向买方寄过样品,订约后该出口公司又电告买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当货物运至英国后买方提出货物与样品不符,并出示了当地检验机构的检验证书,证明货物的品质比样品低7%,但未提出品质不符合合同的品质规定。买方以此要求该出口公司赔偿其15000英磅的损失。请问:该出口公司是否该赔?本案给我们什么启示?
- 在凭买方样品买卖中,要求卖方所交整批货的品质,必须与买方样品一致,从而避免交货时双方对样品品质理解不同而产生纠纷。()
- 某外贸公司向德国出口一批芝麻,合同规定水分最高为15%,杂质不超过3%.成交前,我方曾向对方寄过样品,签约后我方又电告对方”成交货物与样品相似”.货到德国后,买方出具了货物品质比样品低7%的检验证明,并要求赔偿2000马克.我方拒绝赔偿,并指出:这批货物是经过挑选的.因为是农产品,不可能做到与样品完全一致,但不至于比样品低7%.但由于我方留存的样品遗失,对自己的申述无法说清楚,最后只好赔付了一笔品质差价款而结案.关于此案例分析正确的是()。 A: 合同中双方约定以商品的规格作为表示商品品质的方法,并以此作为交验商品的依据 B: 成交前我国寄送的样品,没有声明是参考样品,可以被认为是对品质规格条款的补充,又成为凭样品买卖 C: 留样不可作为解决交易争议的依据 D: 留样的作用就是解决交易争议的依据,以及卖方查阅商品的资料
- 某合同商品检验条款中规定以装船地商检报告为准。但在目的港交付货物时却发现品质与约定规格不符。买方经当地商检机构检验并凭出具的检验证书向卖方索赔,卖方却以上述商检条款拒赔。请问:卖方拒赔是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