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15
    每到活动区时,选择美工区的孩子很少,老师问孩子原因。很多孩子回答说想玩家里没有的材料,美工区的材料家里都有。老师于是随手从美工区中拿起一个风筝问“家里有这个吗?”,很多孩子回答说没有,有些孩子在自言自语说“我怎么没看见啊!”不难发现,美工区中孩子们“看不见”材料的现象很普遍,仔细分析,孩子们“看不见”背后的原因很复杂,那么请结合某种具体的情况,如何才能让活动区的材料被小朋友们看得见,玩得上,国外有些幼儿园是将一些新玩具和新材料悄悄放进区域中让孩子们去发现,我们究竟应该努力让活动区的材料被孩子们看见,多指导?还是相信孩子们会主动发现材料,自然顺应孩子们的表现,多等待呢?
  • 美工区活动是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依据长远的教育目标,在美工区中投放你合适的美工材料,幼儿自愿在其中她自主地运用美术材料进行创造性表现的个别活动。可见,自愿自主是美工区活动的核心,我兴趣和需要是根本。如何让幼儿看得见美工区的材料啊,首先得要幼儿“想要”“想用”材料。要把握投放时间三大原则和投放方式的三大原则。一、投放时间三大原则。(一)原点原则。是指在材料投放的时间上要与幼儿进行自主游戏为根本而不是以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班级管理是否方便,甚至是迎接检查,为依据。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要防止材料投放时间上的极端做法,要么一学期都不换,要么时不时的频繁更换,实际上因为幼儿对材料的熟悉,尝试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我们要让其在美工区保持一段时间,同时在保证幼儿游戏时间的基础上,观察幼儿游戏中的表现,发现机会,以此决定材料投放的时机。(二)整体原则。是指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确定投放材料的时机,其中要关注教育途径(方式)的整体性及生活活动与美工区活动,其他区域活动与美工区活动,主题活动与美工区活动,集体活动与美工区活动,环境创设与美工区活动,家园合作与美工区活动的整体性,还要注重日常感受与欣赏的整体性。(三)个别原则。是指材料投放的时机上不仅要考虑到全体幼儿,统一投放;而且要关注到个体,处理好个别投放。如果能关注到幼儿个体,那么可以使每个幼儿强烈的感受到爱与关注,有效支持每个幼儿个体的成长。二、投放方式三大原则。(一)安全方便原则。即把握材料适宜投放方式的首要原则,任何的投放方式都要以保证幼儿安全为先决标准而取放方便是构建安全性的重要条件。比如多考虑幼儿的平均身高和材料的本身特点等因素,将剪刀,胶条器等利器放置于与幼儿胸部平齐的位置,使幼儿不用低头拿,也不用仰头够。(二)游戏情境原则。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主要方式。在美工区材料投放的方式上巧借幼儿兴趣,创设游戏情境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三)不拘一格原则。是指教师对材料投放方式的认知,不要局限在“宽装桶盛”或者“整放”等固有呈现中,要根据材料特点和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材料投放方式的变革。要根据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灵活调整材料的投放方式,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悄无声息”的材料投放方式也好,“大大方方”的材料投放也好,一切都视情况而定。

    举一反三

    内容

    • 0

      材料题一:<br/>刘老师经常带着孩子做模仿游戏,开始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后来刘老师发现孩子们渐渐的不愿意跟着老师模仿游戏了,而是自己创意。有一天孩子们对刘老师说:“老师,我们不想跟你那样做,我们想和你做得不一样!”刘老师说好,于是老师跺脚,孩子拍手,老师扮猴子,孩子们扮老虎。孩子们做得特别认真。孩子们做出了很多平时没有做过的动作。刘老师发现游戏规则改变后更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的反应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和提升,游戏的积极性和秩序性比原来更好了。<br/>问题:<br/>从儿童观角度,评析刘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 1

      下列哪种情形是运用讨论法教学中应该避免的() A: 让孩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B: 提供孩子们充分自由的氛围 C: 设法让孩子们感觉到轻松愉快 D: 发现孩子说得不正确时立刻制止

    • 2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在一起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们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马克思说:“只能用爱来交换爱,只能用信任来交换信任。”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请以“师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 3

      你五岁的孩子上民办幼儿园大班,幼儿园里教孩子们识字、心算,你孩子有些跟不上,每次上这些课压力都很大,你会怎么说帮助孩子处理压力( )

    • 4

      在幼儿园小班的课堂上,一个小孩向老师提出要上厕所,如果老师不加思考地答应了这个孩子的请求,往往会有更多的孩子也向老师提出同样的请求,这是因为() A: 孩子们真的有上厕所的要求 B: 一部分孩子是闹着玩的 C: 课堂学习太枯燥了,孩子们想换个环境 D: 孩子们的兴趣发生转移 E: 孩子的模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