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贾谊论》中,首段即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一个人要有才能并不难,怎么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却是很难。而贾谊正是具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却不能够让自己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挥利用。
B: 第四段写了绛侯、灌婴等人与汉文帝的深厚情谊,说明当时汉文帝不用贾谊的客观原因,认为贾谊应该从容地、逐渐地与他们结交,使天子无疑虑,大臣无猜忌,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主张了。
C: 最后一段苏轼再次讨论君主与贤人之间的关系,千里马必须遇到伯乐才有施展大志的机会,因此贤臣要有名主才能大展怀抱。苻坚用王猛之例说明汉文帝不能用贾谊是因为贾谊性格比王猛怪异。
D: 《贾谊论》全文紧扣着贾谊之失意而终,对贾谊的人格特质分析得非常深入,用这样的方式与坚定的语气来凸显贾谊的个性,强调人要拥有“有所待”、“有所忍”的生命修养。
A: 在《贾谊论》中,首段即开门见山地说明自己的观点,一个人要有才能并不难,怎么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发挥却是很难。而贾谊正是具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却不能够让自己的才能获得充分的发挥利用。
B: 第四段写了绛侯、灌婴等人与汉文帝的深厚情谊,说明当时汉文帝不用贾谊的客观原因,认为贾谊应该从容地、逐渐地与他们结交,使天子无疑虑,大臣无猜忌,这样就可以实现自己的主张了。
C: 最后一段苏轼再次讨论君主与贤人之间的关系,千里马必须遇到伯乐才有施展大志的机会,因此贤臣要有名主才能大展怀抱。苻坚用王猛之例说明汉文帝不能用贾谊是因为贾谊性格比王猛怪异。
D: 《贾谊论》全文紧扣着贾谊之失意而终,对贾谊的人格特质分析得非常深入,用这样的方式与坚定的语气来凸显贾谊的个性,强调人要拥有“有所待”、“有所忍”的生命修养。
举一反三
- 长沙贾谊祠保留一篇文章,《贾谊不至公卿论》,认为,贾谊的才华超过伊尹和管仲,提出的政治主张可以和周之成就、康王盛世相媲美。但是,汉文帝弃贤才不用,让本具王佐之略的贾谊屈就到诸侯之国,结果致使贾谊不得志抑郁而死,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施展自己的才能。 B: 第三段作者用孔子、孟子的事例意在说明像他们这样努力勤勉、自爱其身,还不能得到重用,那才可以说是没有遗憾。 C: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贾谊的事例告诫我们,像贾谊一类的人必然会因不合时宜而陷入困境,我们应该有节制地发泄自己的情感。 D: 作者在文中批评贾谊不善于静待时变,自我摧残,志向远大而气量狭小,才力有余而见识不足,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 贾谊是西汉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二十岁即为汉文帝的博士。李商隐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讽喻的便是汉文帝与贾谊之事。
- 下面文言文不是史论文的是() A: 司马迁《史记》 B: 苏轼《论管仲》 C: 贾谊《过秦论》 D: 苏轼《贾谊论》
- 苏轼《贾谊论》认为贾谊人生悲剧的原因有()。 A: 自己不能耐心等待时机,不会忍耐; B: 小人当道,不得皇帝的信任 C: 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 D: 受挫后又不善于处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