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月知录·正始》 材料二: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三: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唐甄《潜书》读回答:(1)材料一中“亡国”、“亡天下”各指什么?体现了顾炎武何种精神境界?(2)材料二,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用材料中的话进行说明。(3)上述材料共同主张是什么?这种主张有何积极作用?
-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材料显示黄宗羲() A: 反对儒家正统思想 B: 继承发展了传统儒学 C: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 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 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以下符合黄宗羲观点的一项是() A: 天不变,道亦不变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 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材料二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得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请回答:(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位思想家?(2)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思想主张是什么?(3)近代学者根据材料二归纳出的用于自勉的警句是什么?你认为当前我们应该如何实践这句话?
- 【单选题】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 (3.0分) A. 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关系 B. 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 C. 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 D. 天下为主君为客
内容
- 0
黄宗羲认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以下符合黄宗羲观点的一项是() A: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 D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 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共门”。这是韩非借用《管子》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敬……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材料二: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百姓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材料三: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高傲天下之子女,以博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的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请回答: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朝的影响。
- 2
(10分)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也,非为君也;为万民也,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君》
- 3
“天下者,天下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包含着民有的思想;“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包含着民享的思想。
- 4
下列关于君臣关系的表述,观点明显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B.“夫民者,为君者有之,为臣者助君理之”C.“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D.“初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