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6
    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特点。
    A: 主体性     
    B: 个别差异性      
    C: 阶段性     
    D: 不平衡性
  • C

    内容

    • 0

      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

    • 1

      失明者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互补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 2

      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遵循先具体后抽象的规律,这反映了儿童发展的()。 A: 阶段性   B: 不平衡性   C: 顺序性   D: 个别差异性

    • 3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阶段性   D: 个别差异性

    • 4

      教育教学要求的“一刀切”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个别差异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