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7-22 问题

    1840年爆发的()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紧闭的大门,从此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A: 甲午战争 B: 鸦片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1840年爆发的()用坚船利炮轰开了清政府紧闭的大门,从此改变了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A: 甲午战争 B: 鸦片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 2021-04-14 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2018-05-3017:40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建义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思想武器的指导。 第一,马克思主义为救亡图存的近代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开大门的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开启了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由此,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历史实践的探索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已经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无法破解近代中国的困局,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也纷纷破产。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始终不得改变近代中国命运的要领。只有站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的角度,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犹如一条坐标轴,让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方向变得异常简明起来。因此,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第二,马克思主义激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之中,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为世界各国人民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近代中国各种道路、各种方案探索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民众始终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作为历史主体的力量没有被组织、被激发起来。“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人民的理论,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揭示了人民解放自己的道路和依靠力量。犹如国际歌所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中国人民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接受而获得更高的思想自觉,获得更强的自我解放动力。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立场为根本政治立场,始终把人民作为价值起点、实践主体和创造历史的动力源泉,聚浩荡而击中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所取得的每一个历史性转变或根本性成就,都是带领人民共同完成的,由此书写了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史诗。 第三,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发展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遵循这种规律推动社会革命,“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和实践的全部主题。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三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开辟正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源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践的结合。 第四,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证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阶段都实现了从创业到不断再创业,一次又一次向人民和时代交出亮丽的答卷,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今天,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将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光明前景变成现实。 第五,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实现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开创独特的中国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启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的创造和发展。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永葆马克思主义美妙之青春,让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在不同的时代都绽放出绚丽的真理光芒。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实践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继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2018-05-3017:40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建义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思想武器的指导。 第一,马克思主义为救亡图存的近代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只有创造过辉煌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只有历经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被西方列强坚船利炮轰开大门的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开启了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由此,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历史实践的探索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已经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无法破解近代中国的困局,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也纷纷破产。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而始终不得改变近代中国命运的要领。只有站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的角度,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犹如一条坐标轴,让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方向变得异常简明起来。因此,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 第二,马克思主义激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马克思主义植根人民之中,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为世界各国人民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近代中国各种道路、各种方案探索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民众始终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作为历史主体的力量没有被组织、被激发起来。“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作为人民的理论,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揭示了人民解放自己的道路和依靠力量。犹如国际歌所唱:“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中国人民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接受而获得更高的思想自觉,获得更强的自我解放动力。另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立场为根本政治立场,始终把人民作为价值起点、实践主体和创造历史的动力源泉,聚浩荡而击中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所取得的每一个历史性转变或根本性成就,都是带领人民共同完成的,由此书写了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史诗。 第三,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开辟了民族复兴的发展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遵循这种规律推动社会革命,“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出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和实践的全部主题。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三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确道路的开辟正是源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源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践的结合。 第四,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为民族复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证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阶段都实现了从创业到不断再创业,一次又一次向人民和时代交出亮丽的答卷,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今天,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将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光明前景变成现实。 第五,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法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马克思主义实现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开创独特的中国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启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基础上的创造和发展。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永葆马克思主义美妙之青春,让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在不同的时代都绽放出绚丽的真理光芒。 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只要进一步发挥我们的唯物主义论点,并且把它应用于现时代,一个强大的、一切时代中最强大的革命远景就会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实践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要继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

  • 2021-04-14 问题

    新时代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节选)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如同一艘巨轮行驶在大海上需要不断比对目的地、校准航向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前进道路上也需要不断比对目标、校准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实践表明,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六年,既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六年,也是对改革开放航向不断对表对标、校准偏差的六年。这种校准,既有针对过去工作不足而进行的纠偏和补救,也有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和形势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六点。 一、关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方法论 ^^^^^^^^^^^^^^^^^^ 二、关于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三、关于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 ^^^^^^^^^^^^^^^^^^^^^^^^ 四、关于改革开放的立足点 我们党历来主张,把革命、建设、改革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说过:“中国的革命和中国的建设,都要依靠发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以争取外国援助为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援助,千方百计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另一方面,面对美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赫鲁晓夫集团中断援助的困难,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仅形成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成果,而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泛滥,把进口国外先进设备也当成“洋奴哲学”“卖国主义”。改革开放后,通过拨乱反正,纠正了这种极“左”错误,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认为凡是能从国外买到的,就不必自己重走研发的老路。4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度攀升,科技水平也有长足进步,然而从总体看,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核心技术研发缺乏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等大公司那样的强强联盟,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仍以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为主,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仍处于中低端,很多关键和核心的技术、材料、零部件、设备都受制于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与我们的外部条件改善后,自力更生意识弱化有很大关系。对此,历届党中央虽然都很重视,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等战略,逐步加大了国家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制造2025”,要求破除一切妨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蕴藏的潜能。这表明,新时代在改革开放的立足点上,同样做出了校准。 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主要从以下三个关系上进行了论述。 首先,是大国与强国、经济规模与科技水平的关系。他指出:“历史事实表明,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历史上,我国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经济总量一度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技术落后和工业化水平低,近代以来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由于技术创新和工业制造落后于人,西方列强才得以用坚船利炮轰开我们的国门。中国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术落后。这个教训太深刻了!我们要牢牢记取。”“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其次,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说:“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他指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自从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他更是多次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是体制机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解决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环节衔接不紧的症结,“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他为此具体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惩治侵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组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步伐,发挥军民各自优势。他尤其提到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立更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这个指挥棒,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制定更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回国创业或来中国工作。他特别提出,要使优秀的科技人才“名利双收”,“名就是荣誉,利就是现实的物质利益回报,其中拥有产权是最大激励”。“如果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就谈不上创新驱动。” 除了对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做出上述校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上着重强调了党中央顶层设计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作用。他说:“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他指出:“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不难看出,这些论述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经验教训,确实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五、关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 改革开放搞得对不对、好不好,究竟应当以什么为标准?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张为标准,还是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标准?这个问题,自改革开放伊始就一直存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中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一种思潮,叫资产阶级自由化,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自由化的思想前几年有,现在也有,不仅社会上有,我们共产党内也有。”他指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事实说明,这股思潮后来果然不断变换花样,近些年比较突出的有两个表现:一个叫西方“宪政”,一个叫“普世价值”。受此影响,我们党内也出现应当“把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给共产党改名”“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允许其他政党和共产党竞争”“让共产党组织从各级机关中退出”“实行军队国家化”等种种论调。有的人还以所谓“不争论”为借口,反对与这些错误主张正面交锋,说什么这样会把它们“炒热”。对此,党中央在新时代给予了一一驳斥,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针对中国能否以西方所谓“宪政”为模板改革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取消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领导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人民民主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说,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广泛、充足的权利和自由,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针对给“中国共产党改名”和把“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的种种议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他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2018年年初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他又说道:“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 针对以所谓“不争论”为幌子,放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任凭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大行其道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敌对势力在那里极力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这些人是真的要说什么‘普世价值’吗?根本不是,他们是挂羊头卖狗肉,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最终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听任这些言论大行其道,指鹿为马,三人成虎,势必搞乱党心民心,危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对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政治谣言和奇谈怪论,我们的党员、干部耳朵根子不要软,不要听风就是雨。同时,我们不能默不作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过它们。这与韬光养晦或不争论是两码事。”他要求,对一切错误的言行都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有的放矢,正面交锋”。 为什么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的所谓“宪政”呢?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如下几点理由。 第一,我们对自己的制度要有自信。他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们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第二,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情。他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中国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五十六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第三,评判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劣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而归于一尊。他说:“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第四,我国的实践证明,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只有西方制度一种模式。他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第五,把西方政治制度当成范本是西方挑动别国动乱的惯用伎俩。他说:“西方国家策划‘颜色革命’,往往从所针对的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开始发难,大造舆论,大肆渲染,把不同于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打入另类,煽动民众搞街头政治。”但是,“搞了西方的那套东西就更自由、更民主、更稳定了吗?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结果如何呢?很多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头脑一定要清醒、一定要坚定”。“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为什么对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不能默不作声,必须及时反驳呢?习近平总书记分析道,这是因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首先,要有政权意识和阵地意识。他说:“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其次,要有敌情观念。他说:各种敌对势力要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企图把人们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再次,要有责任意识。他说:现在,一方面“境外敌对势力加大渗透和西化力度,境内一些组织和个人不断变换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感性、责任感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助长了错误思潮的扩散”。他强调:“各级党委和宣传思想部门、组织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管理,党报党刊党网、党政干部院校、大专院校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允许与中央唱反调,绝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他还要求,对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不仅必须旗帜鲜明、敢抓敢管,对出现偏差和错误的不仅要严肃批评、严肃处理,而且“对发出正义声音而受到围攻的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决力挺”。 在阐述对于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必须及时反驳的道理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重视互联网上斗争的问题。他说:“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有同志讲,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从美国的‘棱镜’、‘X—关键得分’等监控计划看,他们的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想象。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他还在2015年指出:“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既充分证明了当年党中央的风险预判,也充分显示了党中央的抗风险能力。 从以上事实可以清楚地看出,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的强调,对于西方“宪政”“普世价值”一类思潮的批判,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鲜明。这无疑也是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六、关于改革开放中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在改革开放前也存在,但改革开放后较之那时确有许多不同表现。比如,在党风中,有的搞权钱交易,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甚至“明码标价、批发官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的一个人办好几个身份证、好几本护照、好几本港澳通行证,把老婆孩子送到国外,自己当“裸官”,甚至自己也持有外国绿卡;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充斥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等等。在社会风气中,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中没有善恶,行为缺少底线,什么假食品药品也敢造,什么瘦肉精、孔雀石绿也敢用,什么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事也敢干;黄赌毒现象屡禁不止,黑社会性质组织此起彼伏;网上充斥虚假、诈骗、暴力、色情信息,甚至利用网络制造谣言、教唆犯罪、歪曲历史、污蔑烈士;一些文艺工作者甘当市场奴隶,急于把作品兑换成人民币,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以丑为美。所有这些虽然不是改革开放本身的问题,但确实是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环境下出现的,是一些人把市场规律无限扩大的结果。对此,党中央从一开始就提醒全党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绝不能让商品经济的原则渗透到党内来,并且出台了许多相关规章、制度、法律,进行了多次整党整风教育活动和打击经济犯罪及黑恶势力的斗争。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还愈演愈烈。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在这些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出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对外开放,资本主义那一套腐朽的东西就会钻进来的;对内搞活经济,活到什么程度,也是有问题的……必须同时还有另外一手,这就是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后来,经济虽然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但党风、社会风气中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解决,有些反而更加严重。对其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从两方面作了分析。他认为,在客观上,改革“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一些人提供寻租、搞腐败的机会。”“这些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是见识过的,一些人就是利用新旧制度转换的落差和时差来牟取私利、中饱私囊的。价格双轨制,肥了多少人?国有企业改制,又肥了多少人?”从主观上看,他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讲‘认真’不够”,“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敢管,抱着‘鸵鸟心态’,唯恐得罪人、丢选票”。他批评有的宣传干部不敢理直气壮地讲党管媒体,说什么“现在是‘资本为王’的‘资本媒体’、‘商业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再提坚持党管媒体没有意义”,因此没有能牢牢“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 针对党风方面的问题,党中央自十八大后突出强调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惩治了一批严重贪腐、触犯法律的高级干部,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强化了党的组织纪律、巡视监督,集中清理了裸官、档案造假等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些措施“总的来讲,都是围绕着解决管党治党、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这样的问题”。他提出,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明纪律做起,“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从严治党,要“从中央政治局抓起”,“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针对一些人关于对党员、干部要求是否过严的质疑,他指出:“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对于社会风气方面的问题,党中央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也提出了一系列有破有立的应对措施。例如,对于社会治理层面的问题,开展了专项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黄赌毒现象、黑社会性质犯罪等,露头就要打,不能让它们形成气候。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重点问题……要强化治理和管理。”要“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他特别要求一定要管好互联网,说“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对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对于文艺作品在引领社会风气、建设精神文明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他说:“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他就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强调,一定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总之,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政治,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国防,上文中言及的六点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之所以能作出这些校准,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时代较之前些年的改革开放有了更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得更丰富,问题暴露得也更充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正确解决了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相互关系的认识问题,从而为贯通总结新中国近70年的历史经验,为与改革开放的初心对表对标、发现偏差和不足,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当然,在这些问题中,有的距离根本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的则刚刚开始着手解决。但无论哪种情况,关键在于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只要我们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航向继续前进,一如既往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 问题:以下说法符合文中观点的是( )

    新时代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节选)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如同一艘巨轮行驶在大海上需要不断比对目的地、校准航向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前进道路上也需要不断比对目标、校准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实践表明,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六年,既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六年,也是对改革开放航向不断对表对标、校准偏差的六年。这种校准,既有针对过去工作不足而进行的纠偏和补救,也有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和形势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六点。 一、关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方法论 ^^^^^^^^^^^^^^^^^^ 二、关于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三、关于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 ^^^^^^^^^^^^^^^^^^^^^^^^ 四、关于改革开放的立足点 我们党历来主张,把革命、建设、改革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说过:“中国的革命和中国的建设,都要依靠发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以争取外国援助为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援助,千方百计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另一方面,面对美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赫鲁晓夫集团中断援助的困难,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仅形成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成果,而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泛滥,把进口国外先进设备也当成“洋奴哲学”“卖国主义”。改革开放后,通过拨乱反正,纠正了这种极“左”错误,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认为凡是能从国外买到的,就不必自己重走研发的老路。4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度攀升,科技水平也有长足进步,然而从总体看,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核心技术研发缺乏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等大公司那样的强强联盟,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仍以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为主,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仍处于中低端,很多关键和核心的技术、材料、零部件、设备都受制于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与我们的外部条件改善后,自力更生意识弱化有很大关系。对此,历届党中央虽然都很重视,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等战略,逐步加大了国家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制造2025”,要求破除一切妨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蕴藏的潜能。这表明,新时代在改革开放的立足点上,同样做出了校准。 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主要从以下三个关系上进行了论述。 首先,是大国与强国、经济规模与科技水平的关系。他指出:“历史事实表明,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历史上,我国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经济总量一度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技术落后和工业化水平低,近代以来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由于技术创新和工业制造落后于人,西方列强才得以用坚船利炮轰开我们的国门。中国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术落后。这个教训太深刻了!我们要牢牢记取。”“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其次,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说:“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他指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自从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他更是多次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是体制机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解决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环节衔接不紧的症结,“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他为此具体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惩治侵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组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步伐,发挥军民各自优势。他尤其提到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立更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这个指挥棒,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制定更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回国创业或来中国工作。他特别提出,要使优秀的科技人才“名利双收”,“名就是荣誉,利就是现实的物质利益回报,其中拥有产权是最大激励”。“如果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就谈不上创新驱动。” 除了对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做出上述校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上着重强调了党中央顶层设计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作用。他说:“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他指出:“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不难看出,这些论述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经验教训,确实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五、关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 改革开放搞得对不对、好不好,究竟应当以什么为标准?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张为标准,还是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标准?这个问题,自改革开放伊始就一直存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中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一种思潮,叫资产阶级自由化,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自由化的思想前几年有,现在也有,不仅社会上有,我们共产党内也有。”他指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事实说明,这股思潮后来果然不断变换花样,近些年比较突出的有两个表现:一个叫西方“宪政”,一个叫“普世价值”。受此影响,我们党内也出现应当“把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给共产党改名”“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允许其他政党和共产党竞争”“让共产党组织从各级机关中退出”“实行军队国家化”等种种论调。有的人还以所谓“不争论”为借口,反对与这些错误主张正面交锋,说什么这样会把它们“炒热”。对此,党中央在新时代给予了一一驳斥,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针对中国能否以西方所谓“宪政”为模板改革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取消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领导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人民民主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说,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广泛、充足的权利和自由,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针对给“中国共产党改名”和把“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的种种议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他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2018年年初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他又说道:“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 针对以所谓“不争论”为幌子,放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任凭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大行其道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敌对势力在那里极力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这些人是真的要说什么‘普世价值’吗?根本不是,他们是挂羊头卖狗肉,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最终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听任这些言论大行其道,指鹿为马,三人成虎,势必搞乱党心民心,危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对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政治谣言和奇谈怪论,我们的党员、干部耳朵根子不要软,不要听风就是雨。同时,我们不能默不作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过它们。这与韬光养晦或不争论是两码事。”他要求,对一切错误的言行都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有的放矢,正面交锋”。 为什么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的所谓“宪政”呢?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如下几点理由。 第一,我们对自己的制度要有自信。他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们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第二,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情。他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中国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五十六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第三,评判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劣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而归于一尊。他说:“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第四,我国的实践证明,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只有西方制度一种模式。他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第五,把西方政治制度当成范本是西方挑动别国动乱的惯用伎俩。他说:“西方国家策划‘颜色革命’,往往从所针对的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开始发难,大造舆论,大肆渲染,把不同于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打入另类,煽动民众搞街头政治。”但是,“搞了西方的那套东西就更自由、更民主、更稳定了吗?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结果如何呢?很多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头脑一定要清醒、一定要坚定”。“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为什么对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不能默不作声,必须及时反驳呢?习近平总书记分析道,这是因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首先,要有政权意识和阵地意识。他说:“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其次,要有敌情观念。他说:各种敌对势力要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企图把人们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再次,要有责任意识。他说:现在,一方面“境外敌对势力加大渗透和西化力度,境内一些组织和个人不断变换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感性、责任感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助长了错误思潮的扩散”。他强调:“各级党委和宣传思想部门、组织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管理,党报党刊党网、党政干部院校、大专院校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允许与中央唱反调,绝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他还要求,对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不仅必须旗帜鲜明、敢抓敢管,对出现偏差和错误的不仅要严肃批评、严肃处理,而且“对发出正义声音而受到围攻的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决力挺”。 在阐述对于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必须及时反驳的道理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重视互联网上斗争的问题。他说:“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有同志讲,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从美国的‘棱镜’、‘X—关键得分’等监控计划看,他们的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想象。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他还在2015年指出:“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既充分证明了当年党中央的风险预判,也充分显示了党中央的抗风险能力。 从以上事实可以清楚地看出,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的强调,对于西方“宪政”“普世价值”一类思潮的批判,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鲜明。这无疑也是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六、关于改革开放中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在改革开放前也存在,但改革开放后较之那时确有许多不同表现。比如,在党风中,有的搞权钱交易,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甚至“明码标价、批发官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的一个人办好几个身份证、好几本护照、好几本港澳通行证,把老婆孩子送到国外,自己当“裸官”,甚至自己也持有外国绿卡;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充斥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等等。在社会风气中,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中没有善恶,行为缺少底线,什么假食品药品也敢造,什么瘦肉精、孔雀石绿也敢用,什么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事也敢干;黄赌毒现象屡禁不止,黑社会性质组织此起彼伏;网上充斥虚假、诈骗、暴力、色情信息,甚至利用网络制造谣言、教唆犯罪、歪曲历史、污蔑烈士;一些文艺工作者甘当市场奴隶,急于把作品兑换成人民币,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以丑为美。所有这些虽然不是改革开放本身的问题,但确实是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环境下出现的,是一些人把市场规律无限扩大的结果。对此,党中央从一开始就提醒全党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绝不能让商品经济的原则渗透到党内来,并且出台了许多相关规章、制度、法律,进行了多次整党整风教育活动和打击经济犯罪及黑恶势力的斗争。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还愈演愈烈。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在这些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出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对外开放,资本主义那一套腐朽的东西就会钻进来的;对内搞活经济,活到什么程度,也是有问题的……必须同时还有另外一手,这就是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后来,经济虽然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但党风、社会风气中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解决,有些反而更加严重。对其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从两方面作了分析。他认为,在客观上,改革“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一些人提供寻租、搞腐败的机会。”“这些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是见识过的,一些人就是利用新旧制度转换的落差和时差来牟取私利、中饱私囊的。价格双轨制,肥了多少人?国有企业改制,又肥了多少人?”从主观上看,他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讲‘认真’不够”,“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敢管,抱着‘鸵鸟心态’,唯恐得罪人、丢选票”。他批评有的宣传干部不敢理直气壮地讲党管媒体,说什么“现在是‘资本为王’的‘资本媒体’、‘商业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再提坚持党管媒体没有意义”,因此没有能牢牢“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 针对党风方面的问题,党中央自十八大后突出强调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惩治了一批严重贪腐、触犯法律的高级干部,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强化了党的组织纪律、巡视监督,集中清理了裸官、档案造假等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些措施“总的来讲,都是围绕着解决管党治党、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这样的问题”。他提出,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明纪律做起,“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从严治党,要“从中央政治局抓起”,“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针对一些人关于对党员、干部要求是否过严的质疑,他指出:“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对于社会风气方面的问题,党中央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也提出了一系列有破有立的应对措施。例如,对于社会治理层面的问题,开展了专项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黄赌毒现象、黑社会性质犯罪等,露头就要打,不能让它们形成气候。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重点问题……要强化治理和管理。”要“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他特别要求一定要管好互联网,说“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对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对于文艺作品在引领社会风气、建设精神文明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他说:“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他就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强调,一定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总之,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政治,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国防,上文中言及的六点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之所以能作出这些校准,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时代较之前些年的改革开放有了更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得更丰富,问题暴露得也更充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正确解决了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相互关系的认识问题,从而为贯通总结新中国近70年的历史经验,为与改革开放的初心对表对标、发现偏差和不足,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当然,在这些问题中,有的距离根本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的则刚刚开始着手解决。但无论哪种情况,关键在于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只要我们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航向继续前进,一如既往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 问题:以下说法符合文中观点的是( )

  • 2021-04-14 问题

    新时代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节选)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如同一艘巨轮行驶在大海上需要不断比对目的地、校准航向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前进道路上也需要不断比对目标、校准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实践表明,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六年,既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六年,也是对改革开放航向不断对表对标、校准偏差的六年。这种校准,既有针对过去工作不足而进行的纠偏和补救,也有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和形势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六点。 一、关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方法论 ^^^^^^^^^^^^^^^^^^ 二、关于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三、关于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 ^^^^^^^^^^^^^^^^^^^^^^^^ 四、关于改革开放的立足点 我们党历来主张,把革命、建设、改革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说过:“中国的革命和中国的建设,都要依靠发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以争取外国援助为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援助,千方百计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另一方面,面对美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赫鲁晓夫集团中断援助的困难,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仅形成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成果,而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泛滥,把进口国外先进设备也当成“洋奴哲学”“卖国主义”。改革开放后,通过拨乱反正,纠正了这种极“左”错误,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认为凡是能从国外买到的,就不必自己重走研发的老路。4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度攀升,科技水平也有长足进步,然而从总体看,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核心技术研发缺乏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等大公司那样的强强联盟,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仍以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为主,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仍处于中低端,很多关键和核心的技术、材料、零部件、设备都受制于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与我们的外部条件改善后,自力更生意识弱化有很大关系。对此,历届党中央虽然都很重视,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等战略,逐步加大了国家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制造2025”,要求破除一切妨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蕴藏的潜能。这表明,新时代在改革开放的立足点上,同样做出了校准。 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主要从以下三个关系上进行了论述。 首先,是大国与强国、经济规模与科技水平的关系。他指出:“历史事实表明,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历史上,我国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经济总量一度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技术落后和工业化水平低,近代以来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由于技术创新和工业制造落后于人,西方列强才得以用坚船利炮轰开我们的国门。中国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术落后。这个教训太深刻了!我们要牢牢记取。”“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其次,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说:“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他指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自从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他更是多次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是体制机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解决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环节衔接不紧的症结,“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他为此具体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惩治侵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组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步伐,发挥军民各自优势。他尤其提到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立更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这个指挥棒,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制定更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回国创业或来中国工作。他特别提出,要使优秀的科技人才“名利双收”,“名就是荣誉,利就是现实的物质利益回报,其中拥有产权是最大激励”。“如果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就谈不上创新驱动。” 除了对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做出上述校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上着重强调了党中央顶层设计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作用。他说:“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他指出:“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不难看出,这些论述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经验教训,确实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五、关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 改革开放搞得对不对、好不好,究竟应当以什么为标准?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张为标准,还是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标准?这个问题,自改革开放伊始就一直存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中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一种思潮,叫资产阶级自由化,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自由化的思想前几年有,现在也有,不仅社会上有,我们共产党内也有。”他指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事实说明,这股思潮后来果然不断变换花样,近些年比较突出的有两个表现:一个叫西方“宪政”,一个叫“普世价值”。受此影响,我们党内也出现应当“把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给共产党改名”“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允许其他政党和共产党竞争”“让共产党组织从各级机关中退出”“实行军队国家化”等种种论调。有的人还以所谓“不争论”为借口,反对与这些错误主张正面交锋,说什么这样会把它们“炒热”。对此,党中央在新时代给予了一一驳斥,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针对中国能否以西方所谓“宪政”为模板改革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取消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领导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人民民主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说,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广泛、充足的权利和自由,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针对给“中国共产党改名”和把“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的种种议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他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2018年年初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他又说道:“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 针对以所谓“不争论”为幌子,放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任凭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大行其道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敌对势力在那里极力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这些人是真的要说什么‘普世价值’吗?根本不是,他们是挂羊头卖狗肉,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最终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听任这些言论大行其道,指鹿为马,三人成虎,势必搞乱党心民心,危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对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政治谣言和奇谈怪论,我们的党员、干部耳朵根子不要软,不要听风就是雨。同时,我们不能默不作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过它们。这与韬光养晦或不争论是两码事。”他要求,对一切错误的言行都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有的放矢,正面交锋”。 为什么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的所谓“宪政”呢?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如下几点理由。 第一,我们对自己的制度要有自信。他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们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第二,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情。他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中国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五十六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第三,评判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劣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而归于一尊。他说:“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第四,我国的实践证明,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只有西方制度一种模式。他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第五,把西方政治制度当成范本是西方挑动别国动乱的惯用伎俩。他说:“西方国家策划‘颜色革命’,往往从所针对的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开始发难,大造舆论,大肆渲染,把不同于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打入另类,煽动民众搞街头政治。”但是,“搞了西方的那套东西就更自由、更民主、更稳定了吗?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结果如何呢?很多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头脑一定要清醒、一定要坚定”。“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为什么对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不能默不作声,必须及时反驳呢?习近平总书记分析道,这是因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首先,要有政权意识和阵地意识。他说:“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其次,要有敌情观念。他说:各种敌对势力要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企图把人们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再次,要有责任意识。他说:现在,一方面“境外敌对势力加大渗透和西化力度,境内一些组织和个人不断变换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感性、责任感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助长了错误思潮的扩散”。他强调:“各级党委和宣传思想部门、组织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管理,党报党刊党网、党政干部院校、大专院校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允许与中央唱反调,绝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他还要求,对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不仅必须旗帜鲜明、敢抓敢管,对出现偏差和错误的不仅要严肃批评、严肃处理,而且“对发出正义声音而受到围攻的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决力挺”。 在阐述对于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必须及时反驳的道理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重视互联网上斗争的问题。他说:“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有同志讲,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从美国的‘棱镜’、‘X—关键得分’等监控计划看,他们的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想象。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他还在2015年指出:“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既充分证明了当年党中央的风险预判,也充分显示了党中央的抗风险能力。 从以上事实可以清楚地看出,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的强调,对于西方“宪政”“普世价值”一类思潮的批判,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鲜明。这无疑也是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六、关于改革开放中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在改革开放前也存在,但改革开放后较之那时确有许多不同表现。比如,在党风中,有的搞权钱交易,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甚至“明码标价、批发官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的一个人办好几个身份证、好几本护照、好几本港澳通行证,把老婆孩子送到国外,自己当“裸官”,甚至自己也持有外国绿卡;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充斥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等等。在社会风气中,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中没有善恶,行为缺少底线,什么假食品药品也敢造,什么瘦肉精、孔雀石绿也敢用,什么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事也敢干;黄赌毒现象屡禁不止,黑社会性质组织此起彼伏;网上充斥虚假、诈骗、暴力、色情信息,甚至利用网络制造谣言、教唆犯罪、歪曲历史、污蔑烈士;一些文艺工作者甘当市场奴隶,急于把作品兑换成人民币,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以丑为美。所有这些虽然不是改革开放本身的问题,但确实是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环境下出现的,是一些人把市场规律无限扩大的结果。对此,党中央从一开始就提醒全党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绝不能让商品经济的原则渗透到党内来,并且出台了许多相关规章、制度、法律,进行了多次整党整风教育活动和打击经济犯罪及黑恶势力的斗争。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还愈演愈烈。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在这些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出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对外开放,资本主义那一套腐朽的东西就会钻进来的;对内搞活经济,活到什么程度,也是有问题的……必须同时还有另外一手,这就是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后来,经济虽然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但党风、社会风气中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解决,有些反而更加严重。对其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从两方面作了分析。他认为,在客观上,改革“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一些人提供寻租、搞腐败的机会。”“这些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是见识过的,一些人就是利用新旧制度转换的落差和时差来牟取私利、中饱私囊的。价格双轨制,肥了多少人?国有企业改制,又肥了多少人?”从主观上看,他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讲‘认真’不够”,“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敢管,抱着‘鸵鸟心态’,唯恐得罪人、丢选票”。他批评有的宣传干部不敢理直气壮地讲党管媒体,说什么“现在是‘资本为王’的‘资本媒体’、‘商业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再提坚持党管媒体没有意义”,因此没有能牢牢“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 针对党风方面的问题,党中央自十八大后突出强调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惩治了一批严重贪腐、触犯法律的高级干部,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强化了党的组织纪律、巡视监督,集中清理了裸官、档案造假等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些措施“总的来讲,都是围绕着解决管党治党、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这样的问题”。他提出,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明纪律做起,“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从严治党,要“从中央政治局抓起”,“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针对一些人关于对党员、干部要求是否过严的质疑,他指出:“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对于社会风气方面的问题,党中央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也提出了一系列有破有立的应对措施。例如,对于社会治理层面的问题,开展了专项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黄赌毒现象、黑社会性质犯罪等,露头就要打,不能让它们形成气候。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重点问题……要强化治理和管理。”要“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他特别要求一定要管好互联网,说“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对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对于文艺作品在引领社会风气、建设精神文明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他说:“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他就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强调,一定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总之,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政治,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国防,上文中言及的六点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之所以能作出这些校准,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时代较之前些年的改革开放有了更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得更丰富,问题暴露得也更充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正确解决了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相互关系的认识问题,从而为贯通总结新中国近70年的历史经验,为与改革开放的初心对表对标、发现偏差和不足,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当然,在这些问题中,有的距离根本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的则刚刚开始着手解决。但无论哪种情况,关键在于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只要我们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航向继续前进,一如既往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 问题:改革开放的立足点是()

    新时代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节选)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如同一艘巨轮行驶在大海上需要不断比对目的地、校准航向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前进道路上也需要不断比对目标、校准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实践表明,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六年,既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六年,也是对改革开放航向不断对表对标、校准偏差的六年。这种校准,既有针对过去工作不足而进行的纠偏和补救,也有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和形势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六点。 一、关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方法论 ^^^^^^^^^^^^^^^^^^ 二、关于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三、关于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 ^^^^^^^^^^^^^^^^^^^^^^^^ 四、关于改革开放的立足点 我们党历来主张,把革命、建设、改革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说过:“中国的革命和中国的建设,都要依靠发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以争取外国援助为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援助,千方百计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另一方面,面对美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赫鲁晓夫集团中断援助的困难,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仅形成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成果,而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泛滥,把进口国外先进设备也当成“洋奴哲学”“卖国主义”。改革开放后,通过拨乱反正,纠正了这种极“左”错误,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认为凡是能从国外买到的,就不必自己重走研发的老路。4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度攀升,科技水平也有长足进步,然而从总体看,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核心技术研发缺乏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等大公司那样的强强联盟,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仍以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为主,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仍处于中低端,很多关键和核心的技术、材料、零部件、设备都受制于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与我们的外部条件改善后,自力更生意识弱化有很大关系。对此,历届党中央虽然都很重视,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等战略,逐步加大了国家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制造2025”,要求破除一切妨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蕴藏的潜能。这表明,新时代在改革开放的立足点上,同样做出了校准。 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主要从以下三个关系上进行了论述。 首先,是大国与强国、经济规模与科技水平的关系。他指出:“历史事实表明,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历史上,我国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经济总量一度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技术落后和工业化水平低,近代以来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由于技术创新和工业制造落后于人,西方列强才得以用坚船利炮轰开我们的国门。中国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术落后。这个教训太深刻了!我们要牢牢记取。”“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其次,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说:“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他指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自从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他更是多次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是体制机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解决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环节衔接不紧的症结,“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他为此具体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惩治侵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组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步伐,发挥军民各自优势。他尤其提到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立更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这个指挥棒,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制定更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回国创业或来中国工作。他特别提出,要使优秀的科技人才“名利双收”,“名就是荣誉,利就是现实的物质利益回报,其中拥有产权是最大激励”。“如果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就谈不上创新驱动。” 除了对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做出上述校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上着重强调了党中央顶层设计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作用。他说:“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他指出:“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不难看出,这些论述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经验教训,确实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五、关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 改革开放搞得对不对、好不好,究竟应当以什么为标准?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张为标准,还是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标准?这个问题,自改革开放伊始就一直存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中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一种思潮,叫资产阶级自由化,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自由化的思想前几年有,现在也有,不仅社会上有,我们共产党内也有。”他指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事实说明,这股思潮后来果然不断变换花样,近些年比较突出的有两个表现:一个叫西方“宪政”,一个叫“普世价值”。受此影响,我们党内也出现应当“把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给共产党改名”“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允许其他政党和共产党竞争”“让共产党组织从各级机关中退出”“实行军队国家化”等种种论调。有的人还以所谓“不争论”为借口,反对与这些错误主张正面交锋,说什么这样会把它们“炒热”。对此,党中央在新时代给予了一一驳斥,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针对中国能否以西方所谓“宪政”为模板改革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取消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领导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人民民主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说,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广泛、充足的权利和自由,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针对给“中国共产党改名”和把“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的种种议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他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2018年年初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他又说道:“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 针对以所谓“不争论”为幌子,放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任凭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大行其道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敌对势力在那里极力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这些人是真的要说什么‘普世价值’吗?根本不是,他们是挂羊头卖狗肉,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最终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听任这些言论大行其道,指鹿为马,三人成虎,势必搞乱党心民心,危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对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政治谣言和奇谈怪论,我们的党员、干部耳朵根子不要软,不要听风就是雨。同时,我们不能默不作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过它们。这与韬光养晦或不争论是两码事。”他要求,对一切错误的言行都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有的放矢,正面交锋”。 为什么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的所谓“宪政”呢?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如下几点理由。 第一,我们对自己的制度要有自信。他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们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第二,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情。他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中国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五十六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第三,评判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劣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而归于一尊。他说:“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第四,我国的实践证明,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只有西方制度一种模式。他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第五,把西方政治制度当成范本是西方挑动别国动乱的惯用伎俩。他说:“西方国家策划‘颜色革命’,往往从所针对的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开始发难,大造舆论,大肆渲染,把不同于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打入另类,煽动民众搞街头政治。”但是,“搞了西方的那套东西就更自由、更民主、更稳定了吗?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结果如何呢?很多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头脑一定要清醒、一定要坚定”。“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为什么对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不能默不作声,必须及时反驳呢?习近平总书记分析道,这是因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首先,要有政权意识和阵地意识。他说:“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其次,要有敌情观念。他说:各种敌对势力要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企图把人们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再次,要有责任意识。他说:现在,一方面“境外敌对势力加大渗透和西化力度,境内一些组织和个人不断变换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感性、责任感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助长了错误思潮的扩散”。他强调:“各级党委和宣传思想部门、组织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管理,党报党刊党网、党政干部院校、大专院校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允许与中央唱反调,绝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他还要求,对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不仅必须旗帜鲜明、敢抓敢管,对出现偏差和错误的不仅要严肃批评、严肃处理,而且“对发出正义声音而受到围攻的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决力挺”。 在阐述对于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必须及时反驳的道理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重视互联网上斗争的问题。他说:“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有同志讲,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从美国的‘棱镜’、‘X—关键得分’等监控计划看,他们的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想象。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他还在2015年指出:“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既充分证明了当年党中央的风险预判,也充分显示了党中央的抗风险能力。 从以上事实可以清楚地看出,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的强调,对于西方“宪政”“普世价值”一类思潮的批判,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鲜明。这无疑也是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六、关于改革开放中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在改革开放前也存在,但改革开放后较之那时确有许多不同表现。比如,在党风中,有的搞权钱交易,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甚至“明码标价、批发官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的一个人办好几个身份证、好几本护照、好几本港澳通行证,把老婆孩子送到国外,自己当“裸官”,甚至自己也持有外国绿卡;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充斥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等等。在社会风气中,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中没有善恶,行为缺少底线,什么假食品药品也敢造,什么瘦肉精、孔雀石绿也敢用,什么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事也敢干;黄赌毒现象屡禁不止,黑社会性质组织此起彼伏;网上充斥虚假、诈骗、暴力、色情信息,甚至利用网络制造谣言、教唆犯罪、歪曲历史、污蔑烈士;一些文艺工作者甘当市场奴隶,急于把作品兑换成人民币,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以丑为美。所有这些虽然不是改革开放本身的问题,但确实是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环境下出现的,是一些人把市场规律无限扩大的结果。对此,党中央从一开始就提醒全党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绝不能让商品经济的原则渗透到党内来,并且出台了许多相关规章、制度、法律,进行了多次整党整风教育活动和打击经济犯罪及黑恶势力的斗争。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还愈演愈烈。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在这些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出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对外开放,资本主义那一套腐朽的东西就会钻进来的;对内搞活经济,活到什么程度,也是有问题的……必须同时还有另外一手,这就是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后来,经济虽然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但党风、社会风气中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解决,有些反而更加严重。对其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从两方面作了分析。他认为,在客观上,改革“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一些人提供寻租、搞腐败的机会。”“这些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是见识过的,一些人就是利用新旧制度转换的落差和时差来牟取私利、中饱私囊的。价格双轨制,肥了多少人?国有企业改制,又肥了多少人?”从主观上看,他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讲‘认真’不够”,“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敢管,抱着‘鸵鸟心态’,唯恐得罪人、丢选票”。他批评有的宣传干部不敢理直气壮地讲党管媒体,说什么“现在是‘资本为王’的‘资本媒体’、‘商业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再提坚持党管媒体没有意义”,因此没有能牢牢“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 针对党风方面的问题,党中央自十八大后突出强调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惩治了一批严重贪腐、触犯法律的高级干部,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强化了党的组织纪律、巡视监督,集中清理了裸官、档案造假等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些措施“总的来讲,都是围绕着解决管党治党、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这样的问题”。他提出,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明纪律做起,“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从严治党,要“从中央政治局抓起”,“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针对一些人关于对党员、干部要求是否过严的质疑,他指出:“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对于社会风气方面的问题,党中央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也提出了一系列有破有立的应对措施。例如,对于社会治理层面的问题,开展了专项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黄赌毒现象、黑社会性质犯罪等,露头就要打,不能让它们形成气候。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重点问题……要强化治理和管理。”要“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他特别要求一定要管好互联网,说“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对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对于文艺作品在引领社会风气、建设精神文明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他说:“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他就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强调,一定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总之,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政治,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国防,上文中言及的六点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之所以能作出这些校准,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时代较之前些年的改革开放有了更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得更丰富,问题暴露得也更充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正确解决了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相互关系的认识问题,从而为贯通总结新中国近70年的历史经验,为与改革开放的初心对表对标、发现偏差和不足,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当然,在这些问题中,有的距离根本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的则刚刚开始着手解决。但无论哪种情况,关键在于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只要我们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航向继续前进,一如既往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 问题:改革开放的立足点是()

  • 2021-04-14 问题

    新时代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节选)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如同一艘巨轮行驶在大海上需要不断比对目的地、校准航向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前进道路上也需要不断比对目标、校准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实践表明,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六年,既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六年,也是对改革开放航向不断对表对标、校准偏差的六年。这种校准,既有针对过去工作不足而进行的纠偏和补救,也有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和形势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六点。 一、关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方法论 ^^^^^^^^^^^^^^^^^^ 二、关于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三、关于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 ^^^^^^^^^^^^^^^^^^^^^^^^ 四、关于改革开放的立足点 我们党历来主张,把革命、建设、改革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说过:“中国的革命和中国的建设,都要依靠发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以争取外国援助为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援助,千方百计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另一方面,面对美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赫鲁晓夫集团中断援助的困难,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仅形成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成果,而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泛滥,把进口国外先进设备也当成“洋奴哲学”“卖国主义”。改革开放后,通过拨乱反正,纠正了这种极“左”错误,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认为凡是能从国外买到的,就不必自己重走研发的老路。4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度攀升,科技水平也有长足进步,然而从总体看,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核心技术研发缺乏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等大公司那样的强强联盟,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仍以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为主,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仍处于中低端,很多关键和核心的技术、材料、零部件、设备都受制于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与我们的外部条件改善后,自力更生意识弱化有很大关系。对此,历届党中央虽然都很重视,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等战略,逐步加大了国家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制造2025”,要求破除一切妨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蕴藏的潜能。这表明,新时代在改革开放的立足点上,同样做出了校准。 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主要从以下三个关系上进行了论述。 首先,是大国与强国、经济规模与科技水平的关系。他指出:“历史事实表明,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历史上,我国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经济总量一度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技术落后和工业化水平低,近代以来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由于技术创新和工业制造落后于人,西方列强才得以用坚船利炮轰开我们的国门。中国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术落后。这个教训太深刻了!我们要牢牢记取。”“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其次,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说:“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他指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自从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他更是多次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是体制机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解决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环节衔接不紧的症结,“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他为此具体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惩治侵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组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步伐,发挥军民各自优势。他尤其提到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立更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这个指挥棒,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制定更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回国创业或来中国工作。他特别提出,要使优秀的科技人才“名利双收”,“名就是荣誉,利就是现实的物质利益回报,其中拥有产权是最大激励”。“如果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就谈不上创新驱动。” 除了对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做出上述校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上着重强调了党中央顶层设计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作用。他说:“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他指出:“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不难看出,这些论述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经验教训,确实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五、关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 改革开放搞得对不对、好不好,究竟应当以什么为标准?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张为标准,还是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标准?这个问题,自改革开放伊始就一直存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中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一种思潮,叫资产阶级自由化,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自由化的思想前几年有,现在也有,不仅社会上有,我们共产党内也有。”他指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事实说明,这股思潮后来果然不断变换花样,近些年比较突出的有两个表现:一个叫西方“宪政”,一个叫“普世价值”。受此影响,我们党内也出现应当“把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给共产党改名”“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允许其他政党和共产党竞争”“让共产党组织从各级机关中退出”“实行军队国家化”等种种论调。有的人还以所谓“不争论”为借口,反对与这些错误主张正面交锋,说什么这样会把它们“炒热”。对此,党中央在新时代给予了一一驳斥,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针对中国能否以西方所谓“宪政”为模板改革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取消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领导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人民民主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说,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广泛、充足的权利和自由,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针对给“中国共产党改名”和把“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的种种议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他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2018年年初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他又说道:“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 针对以所谓“不争论”为幌子,放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任凭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大行其道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敌对势力在那里极力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这些人是真的要说什么‘普世价值’吗?根本不是,他们是挂羊头卖狗肉,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最终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听任这些言论大行其道,指鹿为马,三人成虎,势必搞乱党心民心,危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对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政治谣言和奇谈怪论,我们的党员、干部耳朵根子不要软,不要听风就是雨。同时,我们不能默不作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过它们。这与韬光养晦或不争论是两码事。”他要求,对一切错误的言行都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有的放矢,正面交锋”。 为什么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的所谓“宪政”呢?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如下几点理由。 第一,我们对自己的制度要有自信。他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们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第二,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情。他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中国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五十六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第三,评判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劣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而归于一尊。他说:“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第四,我国的实践证明,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只有西方制度一种模式。他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第五,把西方政治制度当成范本是西方挑动别国动乱的惯用伎俩。他说:“西方国家策划‘颜色革命’,往往从所针对的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开始发难,大造舆论,大肆渲染,把不同于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打入另类,煽动民众搞街头政治。”但是,“搞了西方的那套东西就更自由、更民主、更稳定了吗?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结果如何呢?很多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头脑一定要清醒、一定要坚定”。“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为什么对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不能默不作声,必须及时反驳呢?习近平总书记分析道,这是因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首先,要有政权意识和阵地意识。他说:“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其次,要有敌情观念。他说:各种敌对势力要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企图把人们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再次,要有责任意识。他说:现在,一方面“境外敌对势力加大渗透和西化力度,境内一些组织和个人不断变换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感性、责任感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助长了错误思潮的扩散”。他强调:“各级党委和宣传思想部门、组织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管理,党报党刊党网、党政干部院校、大专院校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允许与中央唱反调,绝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他还要求,对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不仅必须旗帜鲜明、敢抓敢管,对出现偏差和错误的不仅要严肃批评、严肃处理,而且“对发出正义声音而受到围攻的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决力挺”。 在阐述对于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必须及时反驳的道理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重视互联网上斗争的问题。他说:“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有同志讲,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从美国的‘棱镜’、‘X—关键得分’等监控计划看,他们的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想象。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他还在2015年指出:“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既充分证明了当年党中央的风险预判,也充分显示了党中央的抗风险能力。 从以上事实可以清楚地看出,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的强调,对于西方“宪政”“普世价值”一类思潮的批判,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鲜明。这无疑也是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六、关于改革开放中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在改革开放前也存在,但改革开放后较之那时确有许多不同表现。比如,在党风中,有的搞权钱交易,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甚至“明码标价、批发官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的一个人办好几个身份证、好几本护照、好几本港澳通行证,把老婆孩子送到国外,自己当“裸官”,甚至自己也持有外国绿卡;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充斥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等等。在社会风气中,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中没有善恶,行为缺少底线,什么假食品药品也敢造,什么瘦肉精、孔雀石绿也敢用,什么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事也敢干;黄赌毒现象屡禁不止,黑社会性质组织此起彼伏;网上充斥虚假、诈骗、暴力、色情信息,甚至利用网络制造谣言、教唆犯罪、歪曲历史、污蔑烈士;一些文艺工作者甘当市场奴隶,急于把作品兑换成人民币,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以丑为美。所有这些虽然不是改革开放本身的问题,但确实是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环境下出现的,是一些人把市场规律无限扩大的结果。对此,党中央从一开始就提醒全党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绝不能让商品经济的原则渗透到党内来,并且出台了许多相关规章、制度、法律,进行了多次整党整风教育活动和打击经济犯罪及黑恶势力的斗争。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还愈演愈烈。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在这些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出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对外开放,资本主义那一套腐朽的东西就会钻进来的;对内搞活经济,活到什么程度,也是有问题的……必须同时还有另外一手,这就是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后来,经济虽然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但党风、社会风气中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解决,有些反而更加严重。对其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从两方面作了分析。他认为,在客观上,改革“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一些人提供寻租、搞腐败的机会。”“这些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是见识过的,一些人就是利用新旧制度转换的落差和时差来牟取私利、中饱私囊的。价格双轨制,肥了多少人?国有企业改制,又肥了多少人?”从主观上看,他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讲‘认真’不够”,“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敢管,抱着‘鸵鸟心态’,唯恐得罪人、丢选票”。他批评有的宣传干部不敢理直气壮地讲党管媒体,说什么“现在是‘资本为王’的‘资本媒体’、‘商业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再提坚持党管媒体没有意义”,因此没有能牢牢“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 针对党风方面的问题,党中央自十八大后突出强调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惩治了一批严重贪腐、触犯法律的高级干部,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强化了党的组织纪律、巡视监督,集中清理了裸官、档案造假等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些措施“总的来讲,都是围绕着解决管党治党、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这样的问题”。他提出,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明纪律做起,“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从严治党,要“从中央政治局抓起”,“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针对一些人关于对党员、干部要求是否过严的质疑,他指出:“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对于社会风气方面的问题,党中央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也提出了一系列有破有立的应对措施。例如,对于社会治理层面的问题,开展了专项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黄赌毒现象、黑社会性质犯罪等,露头就要打,不能让它们形成气候。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重点问题……要强化治理和管理。”要“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他特别要求一定要管好互联网,说“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对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对于文艺作品在引领社会风气、建设精神文明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他说:“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他就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强调,一定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总之,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政治,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国防,上文中言及的六点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之所以能作出这些校准,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时代较之前些年的改革开放有了更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得更丰富,问题暴露得也更充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正确解决了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相互关系的认识问题,从而为贯通总结新中国近70年的历史经验,为与改革开放的初心对表对标、发现偏差和不足,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当然,在这些问题中,有的距离根本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的则刚刚开始着手解决。但无论哪种情况,关键在于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只要我们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航向继续前进,一如既往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 问题:以下说法符合文中观点的是()

    新时代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节选)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如同一艘巨轮行驶在大海上需要不断比对目的地、校准航向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前进道路上也需要不断比对目标、校准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实践表明,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六年,既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六年,也是对改革开放航向不断对表对标、校准偏差的六年。这种校准,既有针对过去工作不足而进行的纠偏和补救,也有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和形势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六点。 一、关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方法论 ^^^^^^^^^^^^^^^^^^ 二、关于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三、关于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 ^^^^^^^^^^^^^^^^^^^^^^^^ 四、关于改革开放的立足点 我们党历来主张,把革命、建设、改革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说过:“中国的革命和中国的建设,都要依靠发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以争取外国援助为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援助,千方百计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另一方面,面对美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赫鲁晓夫集团中断援助的困难,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仅形成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成果,而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泛滥,把进口国外先进设备也当成“洋奴哲学”“卖国主义”。改革开放后,通过拨乱反正,纠正了这种极“左”错误,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认为凡是能从国外买到的,就不必自己重走研发的老路。4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度攀升,科技水平也有长足进步,然而从总体看,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核心技术研发缺乏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等大公司那样的强强联盟,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仍以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为主,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仍处于中低端,很多关键和核心的技术、材料、零部件、设备都受制于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与我们的外部条件改善后,自力更生意识弱化有很大关系。对此,历届党中央虽然都很重视,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等战略,逐步加大了国家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制造2025”,要求破除一切妨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蕴藏的潜能。这表明,新时代在改革开放的立足点上,同样做出了校准。 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主要从以下三个关系上进行了论述。 首先,是大国与强国、经济规模与科技水平的关系。他指出:“历史事实表明,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历史上,我国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经济总量一度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技术落后和工业化水平低,近代以来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由于技术创新和工业制造落后于人,西方列强才得以用坚船利炮轰开我们的国门。中国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术落后。这个教训太深刻了!我们要牢牢记取。”“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其次,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说:“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他指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自从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他更是多次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是体制机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解决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环节衔接不紧的症结,“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他为此具体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惩治侵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组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步伐,发挥军民各自优势。他尤其提到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立更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这个指挥棒,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制定更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回国创业或来中国工作。他特别提出,要使优秀的科技人才“名利双收”,“名就是荣誉,利就是现实的物质利益回报,其中拥有产权是最大激励”。“如果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就谈不上创新驱动。” 除了对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做出上述校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上着重强调了党中央顶层设计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作用。他说:“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他指出:“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不难看出,这些论述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经验教训,确实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五、关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 改革开放搞得对不对、好不好,究竟应当以什么为标准?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张为标准,还是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标准?这个问题,自改革开放伊始就一直存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中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一种思潮,叫资产阶级自由化,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自由化的思想前几年有,现在也有,不仅社会上有,我们共产党内也有。”他指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事实说明,这股思潮后来果然不断变换花样,近些年比较突出的有两个表现:一个叫西方“宪政”,一个叫“普世价值”。受此影响,我们党内也出现应当“把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给共产党改名”“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允许其他政党和共产党竞争”“让共产党组织从各级机关中退出”“实行军队国家化”等种种论调。有的人还以所谓“不争论”为借口,反对与这些错误主张正面交锋,说什么这样会把它们“炒热”。对此,党中央在新时代给予了一一驳斥,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针对中国能否以西方所谓“宪政”为模板改革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取消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领导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人民民主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说,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广泛、充足的权利和自由,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针对给“中国共产党改名”和把“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的种种议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他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2018年年初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他又说道:“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 针对以所谓“不争论”为幌子,放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任凭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大行其道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敌对势力在那里极力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这些人是真的要说什么‘普世价值’吗?根本不是,他们是挂羊头卖狗肉,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最终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听任这些言论大行其道,指鹿为马,三人成虎,势必搞乱党心民心,危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对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政治谣言和奇谈怪论,我们的党员、干部耳朵根子不要软,不要听风就是雨。同时,我们不能默不作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过它们。这与韬光养晦或不争论是两码事。”他要求,对一切错误的言行都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有的放矢,正面交锋”。 为什么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的所谓“宪政”呢?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如下几点理由。 第一,我们对自己的制度要有自信。他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们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第二,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情。他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中国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五十六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第三,评判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劣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而归于一尊。他说:“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第四,我国的实践证明,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只有西方制度一种模式。他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第五,把西方政治制度当成范本是西方挑动别国动乱的惯用伎俩。他说:“西方国家策划‘颜色革命’,往往从所针对的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开始发难,大造舆论,大肆渲染,把不同于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打入另类,煽动民众搞街头政治。”但是,“搞了西方的那套东西就更自由、更民主、更稳定了吗?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结果如何呢?很多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头脑一定要清醒、一定要坚定”。“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为什么对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不能默不作声,必须及时反驳呢?习近平总书记分析道,这是因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首先,要有政权意识和阵地意识。他说:“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其次,要有敌情观念。他说:各种敌对势力要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企图把人们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再次,要有责任意识。他说:现在,一方面“境外敌对势力加大渗透和西化力度,境内一些组织和个人不断变换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感性、责任感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助长了错误思潮的扩散”。他强调:“各级党委和宣传思想部门、组织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管理,党报党刊党网、党政干部院校、大专院校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允许与中央唱反调,绝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他还要求,对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不仅必须旗帜鲜明、敢抓敢管,对出现偏差和错误的不仅要严肃批评、严肃处理,而且“对发出正义声音而受到围攻的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决力挺”。 在阐述对于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必须及时反驳的道理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重视互联网上斗争的问题。他说:“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有同志讲,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从美国的‘棱镜’、‘X—关键得分’等监控计划看,他们的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想象。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他还在2015年指出:“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既充分证明了当年党中央的风险预判,也充分显示了党中央的抗风险能力。 从以上事实可以清楚地看出,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的强调,对于西方“宪政”“普世价值”一类思潮的批判,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鲜明。这无疑也是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六、关于改革开放中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在改革开放前也存在,但改革开放后较之那时确有许多不同表现。比如,在党风中,有的搞权钱交易,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甚至“明码标价、批发官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的一个人办好几个身份证、好几本护照、好几本港澳通行证,把老婆孩子送到国外,自己当“裸官”,甚至自己也持有外国绿卡;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充斥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等等。在社会风气中,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中没有善恶,行为缺少底线,什么假食品药品也敢造,什么瘦肉精、孔雀石绿也敢用,什么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事也敢干;黄赌毒现象屡禁不止,黑社会性质组织此起彼伏;网上充斥虚假、诈骗、暴力、色情信息,甚至利用网络制造谣言、教唆犯罪、歪曲历史、污蔑烈士;一些文艺工作者甘当市场奴隶,急于把作品兑换成人民币,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以丑为美。所有这些虽然不是改革开放本身的问题,但确实是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环境下出现的,是一些人把市场规律无限扩大的结果。对此,党中央从一开始就提醒全党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绝不能让商品经济的原则渗透到党内来,并且出台了许多相关规章、制度、法律,进行了多次整党整风教育活动和打击经济犯罪及黑恶势力的斗争。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还愈演愈烈。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在这些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出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对外开放,资本主义那一套腐朽的东西就会钻进来的;对内搞活经济,活到什么程度,也是有问题的……必须同时还有另外一手,这就是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后来,经济虽然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但党风、社会风气中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解决,有些反而更加严重。对其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从两方面作了分析。他认为,在客观上,改革“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一些人提供寻租、搞腐败的机会。”“这些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是见识过的,一些人就是利用新旧制度转换的落差和时差来牟取私利、中饱私囊的。价格双轨制,肥了多少人?国有企业改制,又肥了多少人?”从主观上看,他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讲‘认真’不够”,“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敢管,抱着‘鸵鸟心态’,唯恐得罪人、丢选票”。他批评有的宣传干部不敢理直气壮地讲党管媒体,说什么“现在是‘资本为王’的‘资本媒体’、‘商业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再提坚持党管媒体没有意义”,因此没有能牢牢“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 针对党风方面的问题,党中央自十八大后突出强调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惩治了一批严重贪腐、触犯法律的高级干部,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强化了党的组织纪律、巡视监督,集中清理了裸官、档案造假等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些措施“总的来讲,都是围绕着解决管党治党、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这样的问题”。他提出,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明纪律做起,“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从严治党,要“从中央政治局抓起”,“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针对一些人关于对党员、干部要求是否过严的质疑,他指出:“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对于社会风气方面的问题,党中央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也提出了一系列有破有立的应对措施。例如,对于社会治理层面的问题,开展了专项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黄赌毒现象、黑社会性质犯罪等,露头就要打,不能让它们形成气候。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重点问题……要强化治理和管理。”要“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他特别要求一定要管好互联网,说“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对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对于文艺作品在引领社会风气、建设精神文明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他说:“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他就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强调,一定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总之,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政治,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国防,上文中言及的六点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之所以能作出这些校准,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时代较之前些年的改革开放有了更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得更丰富,问题暴露得也更充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正确解决了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相互关系的认识问题,从而为贯通总结新中国近70年的历史经验,为与改革开放的初心对表对标、发现偏差和不足,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当然,在这些问题中,有的距离根本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的则刚刚开始着手解决。但无论哪种情况,关键在于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只要我们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航向继续前进,一如既往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 问题:以下说法符合文中观点的是()

  • 2021-04-14 问题

    新时代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节选)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如同一艘巨轮行驶在大海上需要不断比对目的地、校准航向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前进道路上也需要不断比对目标、校准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实践表明,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六年,既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六年,也是对改革开放航向不断对表对标、校准偏差的六年。这种校准,既有针对过去工作不足而进行的纠偏和补救,也有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和形势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六点。 一、关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方法论 ^^^^^^^^^^^^^^^^^^ 二、关于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三、关于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 ^^^^^^^^^^^^^^^^^^^^^^^^ 四、关于改革开放的立足点 我们党历来主张,把革命、建设、改革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说过:“中国的革命和中国的建设,都要依靠发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以争取外国援助为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援助,千方百计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另一方面,面对美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赫鲁晓夫集团中断援助的困难,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仅形成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成果,而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泛滥,把进口国外先进设备也当成“洋奴哲学”“卖国主义”。改革开放后,通过拨乱反正,纠正了这种极“左”错误,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认为凡是能从国外买到的,就不必自己重走研发的老路。4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度攀升,科技水平也有长足进步,然而从总体看,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核心技术研发缺乏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等大公司那样的强强联盟,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仍以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为主,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仍处于中低端,很多关键和核心的技术、材料、零部件、设备都受制于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与我们的外部条件改善后,自力更生意识弱化有很大关系。对此,历届党中央虽然都很重视,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等战略,逐步加大了国家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制造2025”,要求破除一切妨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蕴藏的潜能。这表明,新时代在改革开放的立足点上,同样做出了校准。 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主要从以下三个关系上进行了论述。 首先,是大国与强国、经济规模与科技水平的关系。他指出:“历史事实表明,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历史上,我国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经济总量一度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技术落后和工业化水平低,近代以来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由于技术创新和工业制造落后于人,西方列强才得以用坚船利炮轰开我们的国门。中国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术落后。这个教训太深刻了!我们要牢牢记取。”“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其次,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说:“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他指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自从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他更是多次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是体制机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解决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环节衔接不紧的症结,“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他为此具体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惩治侵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组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步伐,发挥军民各自优势。他尤其提到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立更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这个指挥棒,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制定更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回国创业或来中国工作。他特别提出,要使优秀的科技人才“名利双收”,“名就是荣誉,利就是现实的物质利益回报,其中拥有产权是最大激励”。“如果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就谈不上创新驱动。” 除了对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做出上述校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上着重强调了党中央顶层设计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作用。他说:“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他指出:“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不难看出,这些论述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经验教训,确实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五、关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 改革开放搞得对不对、好不好,究竟应当以什么为标准?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张为标准,还是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标准?这个问题,自改革开放伊始就一直存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中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一种思潮,叫资产阶级自由化,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自由化的思想前几年有,现在也有,不仅社会上有,我们共产党内也有。”他指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事实说明,这股思潮后来果然不断变换花样,近些年比较突出的有两个表现:一个叫西方“宪政”,一个叫“普世价值”。受此影响,我们党内也出现应当“把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给共产党改名”“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允许其他政党和共产党竞争”“让共产党组织从各级机关中退出”“实行军队国家化”等种种论调。有的人还以所谓“不争论”为借口,反对与这些错误主张正面交锋,说什么这样会把它们“炒热”。对此,党中央在新时代给予了一一驳斥,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针对中国能否以西方所谓“宪政”为模板改革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取消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领导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人民民主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说,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广泛、充足的权利和自由,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针对给“中国共产党改名”和把“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的种种议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他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2018年年初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他又说道:“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 针对以所谓“不争论”为幌子,放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任凭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大行其道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敌对势力在那里极力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这些人是真的要说什么‘普世价值’吗?根本不是,他们是挂羊头卖狗肉,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最终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听任这些言论大行其道,指鹿为马,三人成虎,势必搞乱党心民心,危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对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政治谣言和奇谈怪论,我们的党员、干部耳朵根子不要软,不要听风就是雨。同时,我们不能默不作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过它们。这与韬光养晦或不争论是两码事。”他要求,对一切错误的言行都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有的放矢,正面交锋”。 为什么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的所谓“宪政”呢?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如下几点理由。 第一,我们对自己的制度要有自信。他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们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第二,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情。他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中国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五十六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第三,评判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劣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而归于一尊。他说:“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第四,我国的实践证明,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只有西方制度一种模式。他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第五,把西方政治制度当成范本是西方挑动别国动乱的惯用伎俩。他说:“西方国家策划‘颜色革命’,往往从所针对的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开始发难,大造舆论,大肆渲染,把不同于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打入另类,煽动民众搞街头政治。”但是,“搞了西方的那套东西就更自由、更民主、更稳定了吗?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结果如何呢?很多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头脑一定要清醒、一定要坚定”。“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为什么对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不能默不作声,必须及时反驳呢?习近平总书记分析道,这是因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首先,要有政权意识和阵地意识。他说:“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其次,要有敌情观念。他说:各种敌对势力要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企图把人们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再次,要有责任意识。他说:现在,一方面“境外敌对势力加大渗透和西化力度,境内一些组织和个人不断变换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感性、责任感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助长了错误思潮的扩散”。他强调:“各级党委和宣传思想部门、组织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管理,党报党刊党网、党政干部院校、大专院校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允许与中央唱反调,绝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他还要求,对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不仅必须旗帜鲜明、敢抓敢管,对出现偏差和错误的不仅要严肃批评、严肃处理,而且“对发出正义声音而受到围攻的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决力挺”。 在阐述对于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必须及时反驳的道理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重视互联网上斗争的问题。他说:“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有同志讲,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从美国的‘棱镜’、‘X—关键得分’等监控计划看,他们的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想象。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他还在2015年指出:“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既充分证明了当年党中央的风险预判,也充分显示了党中央的抗风险能力。 从以上事实可以清楚地看出,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的强调,对于西方“宪政”“普世价值”一类思潮的批判,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鲜明。这无疑也是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六、关于改革开放中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在改革开放前也存在,但改革开放后较之那时确有许多不同表现。比如,在党风中,有的搞权钱交易,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甚至“明码标价、批发官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的一个人办好几个身份证、好几本护照、好几本港澳通行证,把老婆孩子送到国外,自己当“裸官”,甚至自己也持有外国绿卡;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充斥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等等。在社会风气中,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中没有善恶,行为缺少底线,什么假食品药品也敢造,什么瘦肉精、孔雀石绿也敢用,什么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事也敢干;黄赌毒现象屡禁不止,黑社会性质组织此起彼伏;网上充斥虚假、诈骗、暴力、色情信息,甚至利用网络制造谣言、教唆犯罪、歪曲历史、污蔑烈士;一些文艺工作者甘当市场奴隶,急于把作品兑换成人民币,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以丑为美。所有这些虽然不是改革开放本身的问题,但确实是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环境下出现的,是一些人把市场规律无限扩大的结果。对此,党中央从一开始就提醒全党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绝不能让商品经济的原则渗透到党内来,并且出台了许多相关规章、制度、法律,进行了多次整党整风教育活动和打击经济犯罪及黑恶势力的斗争。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还愈演愈烈。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在这些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出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对外开放,资本主义那一套腐朽的东西就会钻进来的;对内搞活经济,活到什么程度,也是有问题的……必须同时还有另外一手,这就是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后来,经济虽然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但党风、社会风气中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解决,有些反而更加严重。对其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从两方面作了分析。他认为,在客观上,改革“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一些人提供寻租、搞腐败的机会。”“这些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是见识过的,一些人就是利用新旧制度转换的落差和时差来牟取私利、中饱私囊的。价格双轨制,肥了多少人?国有企业改制,又肥了多少人?”从主观上看,他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讲‘认真’不够”,“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敢管,抱着‘鸵鸟心态’,唯恐得罪人、丢选票”。他批评有的宣传干部不敢理直气壮地讲党管媒体,说什么“现在是‘资本为王’的‘资本媒体’、‘商业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再提坚持党管媒体没有意义”,因此没有能牢牢“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 针对党风方面的问题,党中央自十八大后突出强调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惩治了一批严重贪腐、触犯法律的高级干部,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强化了党的组织纪律、巡视监督,集中清理了裸官、档案造假等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些措施“总的来讲,都是围绕着解决管党治党、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这样的问题”。他提出,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明纪律做起,“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从严治党,要“从中央政治局抓起”,“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针对一些人关于对党员、干部要求是否过严的质疑,他指出:“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对于社会风气方面的问题,党中央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也提出了一系列有破有立的应对措施。例如,对于社会治理层面的问题,开展了专项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黄赌毒现象、黑社会性质犯罪等,露头就要打,不能让它们形成气候。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重点问题……要强化治理和管理。”要“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他特别要求一定要管好互联网,说“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对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对于文艺作品在引领社会风气、建设精神文明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他说:“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他就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强调,一定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总之,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政治,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国防,上文中言及的六点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之所以能作出这些校准,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时代较之前些年的改革开放有了更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得更丰富,问题暴露得也更充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正确解决了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相互关系的认识问题,从而为贯通总结新中国近70年的历史经验,为与改革开放的初心对表对标、发现偏差和不足,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当然,在这些问题中,有的距离根本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的则刚刚开始着手解决。但无论哪种情况,关键在于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只要我们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航向继续前进,一如既往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 问题:改革开放的立足点是( )

    新时代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节选) 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如同一艘巨轮行驶在大海上需要不断比对目的地、校准航向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前进道路上也需要不断比对目标、校准航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实践表明,进入新时代以来的六年,既是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的六年,也是对改革开放航向不断对表对标、校准偏差的六年。这种校准,既有针对过去工作不足而进行的纠偏和补救,也有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和形势发展需要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我体会最深的有以下六点。 一、关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方法论 ^^^^^^^^^^^^^^^^^^ 二、关于改革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三、关于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 ^^^^^^^^^^^^^^^^^^^^^^^^ 四、关于改革开放的立足点 我们党历来主张,把革命、建设、改革的立足点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说过:“中国的革命和中国的建设,都要依靠发挥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为主,以争取外国援助为辅。”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援助,千方百计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另一方面,面对美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赫鲁晓夫集团中断援助的困难,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不仅形成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成果,而且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文化大革命”中,极“左”思潮泛滥,把进口国外先进设备也当成“洋奴哲学”“卖国主义”。改革开放后,通过拨乱反正,纠正了这种极“左”错误,又出现了另一种偏向,认为凡是能从国外买到的,就不必自己重走研发的老路。40年来,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度攀升,科技水平也有长足进步,然而从总体看,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核心技术研发缺乏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等大公司那样的强强联盟,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仍以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为主,在国际经济产业链中仍处于中低端,很多关键和核心的技术、材料、零部件、设备都受制于人。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与我们的外部条件改善后,自力更生意识弱化有很大关系。对此,历届党中央虽然都很重视,提出并实施了科教兴国等战略,逐步加大了国家对科技研发的投入,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中国制造2025”,要求破除一切妨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蕴藏的潜能。这表明,新时代在改革开放的立足点上,同样做出了校准。 对于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主要从以下三个关系上进行了论述。 首先,是大国与强国、经济规模与科技水平的关系。他指出:“历史事实表明,经济大国不等于经济强国。一个国家长期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技术落后,而不取决于经济规模大小。历史上,我国曾长期位居世界经济大国之列,经济总量一度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技术落后和工业化水平低,近代以来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由于技术创新和工业制造落后于人,西方列强才得以用坚船利炮轰开我们的国门。中国近代史上落后挨打的根子就是技术落后。这个教训太深刻了!我们要牢牢记取。”“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 其次,是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他说:“总体上看,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创造新产业、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储备远远不够,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军事、安全领域高技术方面同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通过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塑造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他指出:“国际经济竞争甚至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我们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创新机制,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自从美国发动贸易战以来,他更是多次强调:“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最后,是体制机制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关系。他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要围绕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加快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来谋划和推进。”要解决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的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环节衔接不紧的症结,“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他为此具体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惩治侵权的违法犯罪行为,创造平等竞争的良好环境;完善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策,消除价格、利率、汇率等经济杠杆的扭曲;组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或投资公司,设立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军民融合式的发展步伐,发挥军民各自优势。他尤其提到要改革和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建立更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完善评价这个指挥棒,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制定更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海外创新人才回国创业或来中国工作。他特别提出,要使优秀的科技人才“名利双收”,“名就是荣誉,利就是现实的物质利益回报,其中拥有产权是最大激励”。“如果是‘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就谈不上创新驱动。” 除了对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做出上述校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上着重强调了党中央顶层设计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作用。他说:“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我国很多重大科技成果都是依靠这个法宝搞出来的,千万不能丢了!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大力开展协同创新,集中力量办大事,抓重大、抓尖端、抓基本,形成推进自主创新的强大合力。”他指出:“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不难看出,这些论述深刻反映了改革开放前后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经验教训,确实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五、关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 改革开放搞得对不对、好不好,究竟应当以什么为标准?是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张为标准,还是以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标准?这个问题,自改革开放伊始就一直存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中国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一种思潮,叫资产阶级自由化,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自由化的思想前几年有,现在也有,不仅社会上有,我们共产党内也有。”他指出:“某些人所谓的改革,应该换个名字,叫作自由化,即资本主义化。他们‘改革’的中心是资本主义化。我们讲的改革与他们不同,这个问题还要继续争论的。”事实说明,这股思潮后来果然不断变换花样,近些年比较突出的有两个表现:一个叫西方“宪政”,一个叫“普世价值”。受此影响,我们党内也出现应当“把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给共产党改名”“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允许其他政党和共产党竞争”“让共产党组织从各级机关中退出”“实行军队国家化”等种种论调。有的人还以所谓“不争论”为借口,反对与这些错误主张正面交锋,说什么这样会把它们“炒热”。对此,党中央在新时代给予了一一驳斥,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针对中国能否以西方所谓“宪政”为模板改革社会主义制度、能否取消人民民主专政和共产党领导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人民民主与西方所谓的‘宪政’本质上是不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他说,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广泛、充足的权利和自由,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 针对给“中国共产党改名”和把“革命党变为执政党”的种种议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他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在2018年年初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他又说道:“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理想信念。” 针对以所谓“不争论”为幌子,放弃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任凭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大行其道的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决不意味着放弃舆论斗争。敌对势力在那里极力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这些人是真的要说什么‘普世价值’吗?根本不是,他们是挂羊头卖狗肉,目的就是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最终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如果听任这些言论大行其道,指鹿为马,三人成虎,势必搞乱党心民心,危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对别有用心的人散布的政治谣言和奇谈怪论,我们的党员、干部耳朵根子不要软,不要听风就是雨。同时,我们不能默不作声,要及时反驳,让正确声音盖过它们。这与韬光养晦或不争论是两码事。”他要求,对一切错误的言行都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有的放矢,正面交锋”。 为什么改革不能照搬西方的所谓“宪政”呢?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如下几点理由。 第一,我们对自己的制度要有自信。他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们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第二,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国情。他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中国有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五十六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 第三,评判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劣不可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而归于一尊。他说:“在政治制度上,看到别的国家有而我们没有就简单认为有欠缺,要搬过来;或者,看到我们有而别的国家没有就简单认为是多余的,要去除掉。这两种观点都是简单化的、片面的,因而都是不正确的。” 第四,我国的实践证明,治理好一个国家并不只有西方制度一种模式。他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第五,把西方政治制度当成范本是西方挑动别国动乱的惯用伎俩。他说:“西方国家策划‘颜色革命’,往往从所针对的国家的政治制度特别是政党制度开始发难,大造舆论,大肆渲染,把不同于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打入另类,煽动民众搞街头政治。”但是,“搞了西方的那套东西就更自由、更民主、更稳定了吗?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模式,结果如何呢?很多国家陷入政治动荡、社会动乱,人民流离失所。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我们头脑一定要清醒、一定要坚定”。“在政治制度模式上,我们就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为什么对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不能默不作声,必须及时反驳呢?习近平总书记分析道,这是因为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首先,要有政权意识和阵地意识。他说:“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其次,要有敌情观念。他说:各种敌对势力要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选中的一个突破口就是意识形态领域,企图把人们思想搞乱,然后浑水摸鱼、乱中取胜。新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再次,要有责任意识。他说:现在,一方面“境外敌对势力加大渗透和西化力度,境内一些组织和个人不断变换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和党政干部政治敏感性、责任感不强,在重大意识形态问题上含含糊糊、遮遮掩掩,助长了错误思潮的扩散”。他强调:“各级党委和宣传思想部门、组织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领导和管理,党报党刊党网、党政干部院校、大专院校要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在重大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绝不允许与中央唱反调,绝不允许吃共产党的饭、砸共产党的锅。”“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当战士、不当绅士,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他还要求,对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不仅必须旗帜鲜明、敢抓敢管,对出现偏差和错误的不仅要严肃批评、严肃处理,而且“对发出正义声音而受到围攻的媒体和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坚决力挺”。 在阐述对于宣扬“普世价值”的言论必须及时反驳的道理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重视互联网上斗争的问题。他说:“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有同志讲,互联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从美国的‘棱镜’、‘X—关键得分’等监控计划看,他们的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想象。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他还在2015年指出:“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我们必须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国内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既充分证明了当年党中央的风险预判,也充分显示了党中央的抗风险能力。 从以上事实可以清楚地看出,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的自主性的强调,对于西方“宪政”“普世价值”一类思潮的批判,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鲜明。这无疑也是新时代对于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六、关于改革开放中的党风和社会风气 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在改革开放前也存在,但改革开放后较之那时确有许多不同表现。比如,在党风中,有的搞权钱交易,拉票贿选,买官卖官,甚至“明码标价、批发官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有的一个人办好几个身份证、好几本护照、好几本港澳通行证,把老婆孩子送到国外,自己当“裸官”,甚至自己也持有外国绿卡;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充斥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等等。在社会风气中,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中没有善恶,行为缺少底线,什么假食品药品也敢造,什么瘦肉精、孔雀石绿也敢用,什么伤天害理、违法乱纪的事也敢干;黄赌毒现象屡禁不止,黑社会性质组织此起彼伏;网上充斥虚假、诈骗、暴力、色情信息,甚至利用网络制造谣言、教唆犯罪、歪曲历史、污蔑烈士;一些文艺工作者甘当市场奴隶,急于把作品兑换成人民币,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以丑为美。所有这些虽然不是改革开放本身的问题,但确实是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环境下出现的,是一些人把市场规律无限扩大的结果。对此,党中央从一开始就提醒全党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绝不能让商品经济的原则渗透到党内来,并且出台了许多相关规章、制度、法律,进行了多次整党整风教育活动和打击经济犯罪及黑恶势力的斗争。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的还愈演愈烈。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在这些方面加大了整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出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对外开放,资本主义那一套腐朽的东西就会钻进来的;对内搞活经济,活到什么程度,也是有问题的……必须同时还有另外一手,这就是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后来,经济虽然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但党风、社会风气中的问题没有得到相应解决,有些反而更加严重。对其原因,习近平总书记从两方面作了分析。他认为,在客观上,改革“不注意配套和衔接,不注意时序和步骤,也容易产生体制机制上的缝隙和漏洞,为一些人提供寻租、搞腐败的机会。”“这些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是见识过的,一些人就是利用新旧制度转换的落差和时差来牟取私利、中饱私囊的。价格双轨制,肥了多少人?国有企业改制,又肥了多少人?”从主观上看,他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讲‘认真’不够”,“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有的领导干部不敢抓不敢管,抱着‘鸵鸟心态’,唯恐得罪人、丢选票”。他批评有的宣传干部不敢理直气壮地讲党管媒体,说什么“现在是‘资本为王’的‘资本媒体’、‘商业媒体’时代,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再提坚持党管媒体没有意义”,因此没有能牢牢“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 针对党风方面的问题,党中央自十八大后突出强调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出台了“中央八项规定”,惩治了一批严重贪腐、触犯法律的高级干部,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强化了党的组织纪律、巡视监督,集中清理了裸官、档案造假等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这些措施“总的来讲,都是围绕着解决管党治党、执行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这样的问题”。他提出,从严治党,必须从严明纪律做起,“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从严治党,要“从中央政治局抓起”,“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针对一些人关于对党员、干部要求是否过严的质疑,他指出:“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对于社会风气方面的问题,党中央根据问题的不同性质,也提出了一系列有破有立的应对措施。例如,对于社会治理层面的问题,开展了专项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黄赌毒现象、黑社会性质犯罪等,露头就要打,不能让它们形成气候。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重点问题……要强化治理和管理。”要“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着力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他特别要求一定要管好互联网,说“既要尊重网民交流思想、表达意愿的权利,也要依法构建良好网络秩序”。对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对于文艺作品在引领社会风气、建设精神文明中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他说:“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处理好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他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不能完全不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他就文化体制改革的问题强调,一定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 总之,新时代对改革开放航向的校准是全方位的,既包括政治,也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国防,上文中言及的六点只是其中的几个方面。之所以能作出这些校准,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新时代较之前些年的改革开放有了更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得更丰富,问题暴露得也更充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正确解决了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相互关系的认识问题,从而为贯通总结新中国近70年的历史经验,为与改革开放的初心对表对标、发现偏差和不足,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当然,在这些问题中,有的距离根本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的则刚刚开始着手解决。但无论哪种情况,关键在于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只要我们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的航向继续前进,一如既往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抵达光辉的彼岸。 问题:改革开放的立足点是( )

  • 1